我国普惠金融现状、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2023-01-18 08:56: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称作#8220;金融包容#8221;或#8220;包容性金融#8221;,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我国引入普惠金融概念虽相对较晚,但我国历年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注重发展民生金融,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地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8220;发展普惠金融#8221;。

自上世纪90 年代起,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了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发展性微型金融阶段、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和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四个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阶段,普惠金融在中国获得了爆炸式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普惠金融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部分领域甚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账户普及率高于中高收于国家平均6.7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亿个,其中,农村地区人均账户数1.65个。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逐渐暴露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道路上存在的风险与不足。例如,我国对普惠金融尚未形成整体战略,尚未有专门针对普惠金融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普惠金融的金融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普惠金融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金融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全面,另外,在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渗透率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我国普惠金融现状、问题与对策

1.引言

2.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对于构建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上。anderloni(2008)针对欧盟的状况划分了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 劳动力市场状况反洗钱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救助政策人口变化收入的不平等七类外部因素;对于普惠金融存在的风险与不足方面,beck 等(2009)依据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提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受到交易成本 储蓄率投资决策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的观点;priyadarshee 等(2010)分析印度的发展现实,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 社会保障项目等的支持是普惠金融策略能否有效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指出了了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政府政策的支持的重要性。levine(2007)认为金融部门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消极的激励措施不应该是我们主要的做法,相反,应该选择积极的政策措施,从而逐渐健全金融市场,提高人们的经济权力和参与其中的可能性,提出了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还依赖于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观点。

国内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前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列好写作的提纲。

2022年12月30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2022年3月19日前 完成论文的初稿,等待老师的指导,并作调整、修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增彬.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 武汉金融 2014 11.

[2]焦瑾璞. 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2014 10.

[3]钮键军.2014 普惠金融实践报告-普惠金融的危与机[j]. 金融博览财富 2014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