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nSAR技术柴达木盆地2008年地震形变场提取开题报告

 2022-02-21 0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灾变性地质事件,是地球内动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是青海省重点发展工业循环型经济的核心地区,也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侧,是我国内陆大型的山间盆地,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南侧是昆仑山系;北侧是祁连山系;西北侧是阿尔金山系。现有研究表明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柴达木盆地经历一个复杂的构造作用过程,构造活动强烈并伴有频繁的地震活动。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发生震级6.3级的地震,研究认为地震的发震断裂是宗务隆山南缘断裂带,该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裂组成,其周边发生过多次中强震,地震的空间分布预示着新的活动可能向南迁移。目前,地震灾害监测主要依赖于 gps 测量、vlbi 技术、slr 技术以及水准测量、应力测量和张力测量等方法,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只能有选择性地用于一些离散的监测站点,测量范围小,成本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利用2008年两景地震前、地震后sar数据,在envi sarscape软件下提取2008年柴达木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对提取到的同震形变场分析,给出地震发生类型,综合分析形变场结果。要能够针对研究问题自身展开,明晰研究对象,熟悉所应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本研究问题所涉及到的领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最好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

具体安排:

(1)查阅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地震的背景、意义进行阐述,并对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介绍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差分干涉是利用雷达两次不同位置获取的同一监测区域的相位,差分干涉得到形变信息。已有研究提出了三种方法进行差分干涉,两轨法、三轨法和四轨法。

两轨法是使用两幅雷达影像和对应地区的外部数字高程模型。首先由两幅雷达影像形成一个干涉对,生成既包含地表形变信息又包含地形因素的干涉图,然后根据外部数字高程模型反演地形相位并从干涉相位中予以去除,最后得到仅包含地形形变信息的干涉图。三轨法是使用三幅雷达影像数据形成两个干涉对,一个为地形对,另一个为地形 形变对,共用一幅主影像,从地形 形变干涉相位中扣除地形对中仅反映地面高程信息的相位数据,可得到地表形变相位图。四轨法则是使用四幅雷达图像形成两个干涉对,分别为地形对和地形 形变对,将前者的地形相位按比例关系映射到地形 形变干涉相位中并予以去除,从而得到反映地表位移的相位信息。

利用三景图像生成两幅干涉纹图,一幅反映地形信息,一幅反映地表形变信息,去平地效应后,分别进行相位解缠,最后利用差分干涉原理计算得到地表形变信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廖明生等.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8):664-668.

[2] 李智敏,屠泓为,田勤俭等.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其发震背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5(3):768-774.

[3] 刘小龙,袁道阳.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2004,26(4):303-3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工作准备阶段(2022.3.25——2022.4.15):

2022.3.25——2022.4.8为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查阅资料、实验数据收集等;2022.4.9——2022.4.15为开题阶段,主要工作是撰写开题报告等。

二、研究工作开展阶段(2022.4.15——2022.5.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