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光A90 GNSS接收机精度检验开题报告

 2022-03-28 20:35: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苏州一光A90 GNSS接收机是我校专业测量实验室目前配备的主要GNSS接收机型号,已在《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投入使用。A90 GNSS接收机静态相对定位的标称平面精度为±(2.5mm 0.5ppm),RTK平面测量标称精度为±(8mm 0.5ppm),但实际精度未知,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A90 GNSS接收机在不同条件、不同作业模式下的实际表现进行检验,以评估该型号仪器的实际测量精度。

GPS接收设备的全面校验通常应包括以下三种方面:(1)一般性检视(2)通电检验(3)对接收机的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查看其是否符合各项技术指标并给出检验结果。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为第三项检验,即检验GPS接收机的精度,检验成果作为学校实验室以后实验的参数,评定实验结果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技术要求 本课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后进行实验设计,采集数据,并对苏州一光A90接收机在不同条件下静态定位和动态(RTK)定位的精度进行评定,精度分析应达到mm级。(2)设计条件 实验室现有A90 GNSS接收机共19台,学校实验场地内有数十个已知点,分布均匀,精度可靠,可以开展相关实验。(3)工作要求 本设计既需要进行外业数据采集,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工作态度认真,对卫星导航定位的相关知识掌握牢固。毕业设计格式严格按照《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执行。注意字体(例如正文宋体小四、图标标注宋体五号)、行间距等基本排版格式;特别注意参考文献格式。图片清晰,图片中文字大小适中,一般需与正文字体大小一致,标题文字在图片下方。表格绘制美观,数据表一般用三线表绘制,标题文字在表格上。 除了教师提供的主要参考文献,学生需自行搜索和下载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论文需要后附15条以上参考文献。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目标是检验GNSS接收机的精度,查阅相关文献后,对于接收机质量的检验拟采取零基线法(来自同一接受天线的一组卫星信号经信号分配器进入两天接收机后分别进行信号处理及量测)和短基线法(将两台接收机的天线分别安置在一条短基线的两端并对相同的卫星进行同步观测),利用学校内的已知点计算接收机精度,同时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不同天气,时间段,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接收机精度的影响。

检测过程如下:检测时,将两台GPS接收机天线分别安置在超短基线的两个基线点上,精确整平,天线指北定向标志指向正北。第一个测段中2个天线都指北,观测一个时段(1.5h),然后固定一个天线A不动,另外一个天线B依次旋转90°、180°、270°各观测一个时段。之后,B天线指北定向标志指向正北不动,按同样步骤将A天线依次旋转90°、 180°、270°,各观测一个时段;求出各个时段的基线值。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分别处理7个时段的数据并用同一基线值的最大互查来评估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4. 参考文献

1李征航. 三种不同层次的gps接收机检验法[j]. 测绘地理信息, 1994(1):10-14.

2杨锋. gps接收机检验的实例分析[j]. 露天采矿技术, 2012(1):70-71.

3畅毅, 徐庆儒, 刘洪喜, et al. gnss接收机检测及其实验分析[j]. 全球定位系统, 2015(1):86-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2.2.20——2022.3.31):2022.2.20——2022.3.15为准备工作阶段,查阅相关规范,设计实验步骤;2022.3.15——2022.3.31为开题阶段,主要工作是撰写开题报告等。二、设计工作阶段(2022.4.1——2022.5.15):2022.4.1——2022.4.20为数据整理阶段,收集外业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检查及核实;2022.4.21——2022.5.15为数据处理阶段,完成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三、成果提交阶段(2022.5.16——2022.6.5)2022.5.16——2022.5.30为毕业设计报告撰写阶段;2022.6.01——2022.6.5完成报告查重、修改、打印、装订以及提交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