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DCM3模式的我国主要气候区划界线时空预测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39:09

全文总字数:8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实行气候区划的目的是从系统的角度去深入了解气候状况的区域分异规律和各地的气候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下垫面类型丰富,影响气候的环流成员(特别是在夏季) 多,使得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极为多样,因而进行气候区划不但可更有针对性地为各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及人类响应与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人类适应未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郑景云等研究员根据全国609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日气象观测资料,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我国气候进行区划,将我国划分为12个温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

与先前区划方案相比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气候带、区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移动。

其中亚热带北界与暖温带北界均出现了北移,北方地区的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东移与南扩,同时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三级气候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化可能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暖及北方一些区域出现干旱化而引起的;且与本区划所采用的资料站点和部分区划原则有一定更新有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基于我国气象观测数据(1950-2014年)和hadcm3模式的气象模拟数据,开展我国主要气候区域界线的时空变化及其预测研究,揭示和预测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界线变化特征,为认识和理解我国气候时空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完成数据的收集、获取和预处理,保证气象数据在量纲和格式上的统一,实现主要气象指标(如降水量和温度等)的空间插值,继而对hadcm3模型模拟数据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价,以验证模拟数据使用的可行性。

以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等气象指标,开展我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界线提取方法的研究,完成我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界线的提取,并实现对我国主要气候区域界线的预测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基于我国气象观测数据(1950-2014年)和HADCM3模式的气象预测数据,开展我国主要气候区域界线的时空变化及其预测研究,揭示过去六十年和未来五十年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界线变化特征,从而为认识和理解我国气候时空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