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及其亲本落羽杉韧皮部构造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5:45: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采用光镜及电镜结合的显微观察方法,对中山杉及其亲本落羽杉韧皮部的解剖构造进行研究,比较亲本与子代在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方式、筛域上胼胝质沉积的差异,为中山杉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意义:目前,对于韧皮部解剖构造的比较研究远远少于木质部,对韧皮部细胞组成及排列规律的研究更少,因此对中山杉品系及亲本落羽杉韧皮部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了解树木韧皮部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中山杉品系及亲本落羽杉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其更大范围的栽植推广以及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83年,alfieri,f.j、kemp,r.i对刺柏属韧皮部发育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具有输导功能的韧皮部中,筛域上胼胝质的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筛胞与形成层的距离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在新的生长季开始阶段,最新形成的筛胞中很少发现有胼胝质,随着休眠季的临近,胼胝质开始出现并累积在最先形成的筛胞筛域上,在冬季这些筛胞仍然保持活性,随着下个生长季的开始,上个生长季最先形成的筛胞开始沉积固定胼胝质,失去细胞原生质体和死亡。

1997年,韩丽娟等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松的次生韧皮部。在横切面上,轴向系统的各组成分子以单层切向带交替有规律的排列,其排列顺序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韧皮纤维-筛胞。筛胞的径向壁上嵌埋有草酸钙结晶。此外还就水松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认为水松属与水杉属和落羽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1999年,贺晓、刘果厚、王林和比较观察了四种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认为柏科植物茎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有些种有径向片)组成,径向系统为射线,各组成细胞以单层呈切向带相间排列;各类细胞的排列亦很有规律,各以单层细胞呈切向带相间排列,这些特征与杉科植物相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主要研究内容:

(1)中山杉与落羽杉韧皮部组成细胞类型与排列方式,并比较两者差异;

(2)中山杉与落羽杉韧皮部各类细胞形态变化及其与韧皮部功能区划分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中山杉及落羽杉次生韧皮部解剖特征的研究和比较,首次阐述了杂树种中山杉与其亲本落羽杉间次生韧皮部的解剖构造的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