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离体叶片对斜纹夜蛾抗选性鉴定方法的完善及应用开题报告

 2023-02-15 10:0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意义:本研究旨在完善大豆离体叶片对斜纹夜蛾抗选性鉴定方法,通过初筛和复筛对抗和感虫代表性样本群体进行抗选性评价,遴选出高抗和高感品种。通过关联分析进行qtl挖据。

国内外研究概况:通过研究大豆对墨西哥豆甲的抗性,筛选出抗源pi171451、pi227687和pi22935,这三份抗源经过后人验证发现具有对黎豆夜蛾和玉米穗螟等多种食叶性害虫的广谱抗性[1,2]。随着大豆抗虫资源筛选的研究深入,大量的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在中国被广泛收集用于抗虫育种工作[3-5]。抗虫鉴定方法是抗虫育种的基础。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抗选性和抗生性,其中抗选性鉴定方法包括:田间自然虫源法、网室人工接虫法和离体叶片抗选性鉴定方法[3,5-6]。抗选性鉴定指标主要包括:叶面积损失率[3]和幼虫密度[7],抗生性鉴定指标一般以幼虫重、蛹重、发育历期等为抗性鉴定指标[8]。传统抗选性鉴定方法利用大田自然害虫或者网室人工接虫,以叶面积损失值为鉴定指标,筛选出高抗和高感材料以及挖掘新的抗虫位点,但是易受斜纹夜蛾自然种群发生量的影响和受到其它食叶性害虫及天敌的干扰。通过利用培养皿(口径为9cm)作为鉴定场所,以打孔成方形的叶片作为鉴定样本,人工接虫危害14小时后,调查处理和对照样本的抗性差异,实现在室内进行快速且可靠的抗选性鉴定[6]

主要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在室内进行大豆对斜纹夜蛾抗选性鉴定,完善大豆离体叶片抗选性鉴定方法,并且希望通过鉴定分析,获得稳定性较好的抗性品种和感性品种,以及可以找到与抗虫表型相关的且较稳定的主效qtl,为大豆抗虫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奠定基础。

内容:(离体)采摘新鲜的叶片装入自封袋,并放置冰盒中;培养皿底部铺满滤纸并加湿;将处理和对照组方形叶片放置培养皿两边;在培养皿中心接种三龄斜纹夜蛾幼虫;放置到黑暗时期的养虫室,14h和18h后时记录叶片损失率。通过数次结果进行对比以及方差分析,筛选高抗品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离体叶片抗选性鉴定方法的弊端,从培养皿规格和调查时间上进行改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采摘新鲜的叶片装入自封袋,并放置冰盒中;培养皿底部铺满滤纸并加湿;将处理和对照组方形叶片放置培养皿两边;在培养皿中心接种三龄斜纹夜蛾幼虫;放置到黑暗时期的养虫室,14h和18h后时记录叶片损失率。

技术路线见附件

实验方案:离体叶片抗选性鉴定方法选用成株期的大豆叶片。先将培养皿底部铺加湿过的定性滤纸,用底面是正方形(规格:直径2.5cm)的不锈钢打孔器将不同品种的叶片分别打孔,并放入到培养皿对应的两边,其中一边放3片对照品种,另一边放3片处理品种,每个培养皿接3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3头,放置14和18小时后调查叶面积损失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特色或创新之处:选用15cm口径培养皿扩大了幼虫活动空间,提高了幼虫的选择性。每个培养皿两侧各放置3个叶片,中间接3头幼虫,减少了重复次数,同时节约了实验空间和时间,当个别幼虫由于逃逸或死亡导致幼虫数减少时,延长幼虫取食时间和剩余的幼虫可弥补实验结果。提出初筛和复筛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资源遴选。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22年7月20日~2022年11月15日完善大豆离体叶片对斜纹夜蛾抗选性鉴定方法;应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资源筛选。

2022年11月15日~2022年6月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完成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