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银杏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3: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受到土壤有机碳固定及矿化的双重调节,土壤既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源,也可以起到碳汇的作用。土壤碳矿化是指有机碳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土壤有机碳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土壤温度、土壤水分、pH以及土壤微生物等。

目前还没有银杏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对这些银杏复合模式下的固碳潜力与碳矿化进行相对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对有机碳碳矿化进行研究,研究不同复合模式土壤碳矿化过程,探明不同银杏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根据测定的土壤有机碳的组成成分与有机碳矿化的累计矿化量、矿化速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农林复合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内在机理,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8世纪80年代发现土壤腐殖质至今的200年间,对于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从未间断,随着研究的深入,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也从宏观向微观层次转变。20世纪60年代之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腐殖质假说,同时对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腐殖质类物质上,认为土壤有机质仅包括腐殖质类物质,非腐殖质类物质如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则不属于有机质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后,土壤有机碳的化学分组主要是通过不同化学溶液的提取,分为了可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

林农复合系统在国内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由于地少人多,人们为了提高产量,改变土壤肥力,逐步实行起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此后,随着桑蚕业的发展,农桑间作成为复合系统的典型代表,到公元10世纪前后,桑耕农田、桑基鱼塘在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相当普遍。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农田林网、林农间作为主体,成立了多类型、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农用林业体系。同时在国外,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也有着漫长的历史,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开始对林农复合模式进行科学规划,以将建立一种既能得到木材,果品、油料、药品、木材又能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为目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是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进行,选取林分差异较小,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银杏林作为试验地,试验地上银杏于2002年栽植,株行距28 m。本研究以不同银杏复合模式(银杏纯林、银杏 水杉、水杉、银杏 小麦 玉米、和小麦 玉米经营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化学组成及稳定性的研究。

2.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江苏省盐城东台市黄海公园内不同银杏复合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矿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填补了银杏复合系统在这方面的空白。

本研究是以土壤有机碳为对象,比较不同银杏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以此来判断复合模式的优势所在,增强了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