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快速交通对城市郊区水土流失影响动态分析开题报告

 2021-09-22 12: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以GIS为平台运用通用水土流失模型USLE进行区域水土流失风险量化分析,进而分析快速交通建设与区域水土流失的量化关系,制定减少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对策。

研究意义:为快速交通影响下的城市郊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水土流失现象并加以防治的国家之一,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诗经》中就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的治理措施主要是以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为出发点,合理规定各土地类型的用途以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水土保持工程方面,我国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人类就已结合农业耕作措施开展了早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公元前956年中国古代《吕刑》中就有平水土的记载,即相当于现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和发展,人们对水土资源的利用日益广泛,随之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在之前利用土地规划等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的基础上,人们又通过兴修水利等进一步加强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应用。近代后,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影响下,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迅速发展。除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部门外,高等院校也开设了水土保持相关课程及专业,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不仅重视相关领域领导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建设,还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如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并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技术方面,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水土流失研究又向定量化方向跨进了一步,各种数学模型的提出及建立为更准确地获取水土流失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上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产生以来,我们在获取水土流失信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遥感(remote sensing)是指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性质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多种类、多平台、多时段、多波段的特色和信息丰富、信息周期短, 实时性和动态性强等优势,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其发展使得对多要素的相关空间分析成为可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以南京东郊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区域交通、土壤和降水资料的基础上,以1988、1998、2006多期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信息源,运用通用水土流失模型usle进行区域水土流失风险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快速交通建设与区域水土流失的量化关系,并制定减少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对策。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快速交通影响下的城市郊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计划:(1)2011.03.10~2011.03.31:收集论文所需的数据及资料;

(2)2011.04.01~2011.04.30:起草论文,完成论文的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定量遥感技术,在多期遥感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USLE模型对区域水土流失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分析南京东郊快速交通与区域水土流失的量化关系,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