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采样时间与植被类型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15:59: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盐渍土壤作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由于其土体中含有较多的盐碱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致使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不能成活。土壤水盐运移关系到盐渍化的形成和改善,研究水盐运移规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土壤的水盐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适用于盐渍土水分迁移的原动力假说有以下几种:(1)毛细管作用假说,即认为水在毛细管作用下,沿土体中的裂隙和土体中的孔隙所形成的毛细管向冷端迁移;(2)薄膜水迁移理论,认为造成水分迁移和重分布的原因是土中降温过程中温度场和水分场的耦合作用,即温度梯度作用下的水分迁移;(3)结晶力理论:在盐渍土降温过程中,温度低的一端硫酸钠的溶解度低,晶体析出的多,由于硫酸钠从溶液中析出需吸收10个结晶水分子,故在晶体析出多的一端水的含量应变少,造成的水力梯度是水分多的一端向水分少的端迁移;(4)吸附薄膜理论:盐渍土中的水分子和离子从比较跃和水化膜较厚处向着水分子比较稳定和水化膜较薄处移动。根据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在灌溉水与降水的入渗径流途径中,因为其作用位置向下,使得土壤中盐分不断向下运移,而此作用不断积累,因此土壤盐分向下运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而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过程与灌溉水入渗的原理正好相反。其作用受到作物生长和大气蒸发状况的影响,随着作用强度持续增强,潜水蒸腾越发的加强,毛管力使得地下中的土壤水分持续向上运动,土壤中的盐分同样会随着水分向上运移,从而产生了土壤积盐的情况。赵耕毛、刘兆普和陈铭达等人经过实验得出结论:(1) 夏季江苏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大量被淋洗出土体, 整个土体处于低盐水平, 不会有明显的盐峰形成。海水灌溉处理,土体中可溶盐含量增加,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蒸发, 势必会造成土体返盐。(2) 海水灌溉处理中, 0~40 cm土层有明显的盐峰形成, 海水浓度越高, 盐峰越明显;40~120 cm土层受蒸发的影响较小, 没有形成明显的盐峰。(3) 海水浓度越高, 盐分从土体排出的也越多。当用适当浓度的海水适量灌溉时, 土体可达到水盐平衡。

土壤的组成包括三相组成、空间组成、物理化学性质都影响土壤的水盐运移,土壤结构、质地影响土壤孔隙度数量和大小,对土壤水盐运移也会产生间接影响。此外土壤初始含水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土壤水盐的运移。除土壤条件外,外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水盐的运移。根据李昱君和濮励杰的研究,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主要受降水、排灌条件、地形与土地覆被、蒸发、地下水、施肥、覆膜盐水滴灌、大型工程的影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8.12: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明确研究内容、方法

(2)2019.3-2019.5:按照试验设计的步骤采样,测定,分析样品,获得相关数据。

(3)2019.5-2019.6:全面整理、分析、综合所得数据,撰写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研究降雨强度及降雨后采样时间对土壤盐分测定结果的影响,了解土壤盐分随水分运移变化的规律,为盐碱土改良工作中土壤盐分的测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