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马褂木不同无性系生长量的比较开题报告

 2021-08-08 20:26: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亚美马褂木是1963年由南京林业大学的叶培忠教授,首次利用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杂交获得的杂种,2012年由向其柏等人正式命名为亚美马褂木(Liriodendron sino-americanum) [1]。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表明,亚美马褂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木材材质好、用途广泛,观赏价值高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相比亲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2-6],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

亚美马褂木培育至今,前人在其杂交可配性、胚胎学特征、苗木繁育技术、造林技术、生长规律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亚美马褂木有了较充分的了解。但是,亚美马褂木无性系选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一树种至今没有品种化。各地亚美马褂木造林,使用的常常是杂种实生苗、或者初步选择的家系,后代容易产生分化,结果导致其生长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而使用优良无性系造林,则能利用其遗传稳定的特点,使后代生长整齐,充分发挥亲本的生产潜力[7]。因此,对亚美马褂木无性系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生产,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拟通过对湖北地区亚美马褂木无性系比较试验林生长量的调查,筛选出一批速生优良无性系,为本地区造林和亚美马褂木品种化提供资源。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许多林木学家关于苗木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主要形成了由单一的形态指标向生理指标、生物化学指标、苗木活力的表现指标方向发展的转变。

1963年,我国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进行马褂木杂交实验,成功得获得f1代。但直到1980年,我国杂种马褂木的研究才迅速发展,进入全面阶段,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外关于鹅掌楸的研究报道较多,主要集中在生殖生物学、群体遗传学、杂交育种与子代测定、无性繁殖技术、木材材性、木材加工性能、制浆性能、胶合板胶合性能、人工林培育等方面。以上研究促进了全国鹅掌楸属良种定向选育、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木材加工等方面的进展,奠定了鹅掌楸产业化发展基础。根据估计全国现有鹅掌楸(包括北美鹅掌楸、亚美马褂木)人工林面积约13万hm,主要是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造林、四旁造林及企业造林,林龄10-20a为主,蓄积量160-510m3/hm2,木材平均价格以1000元m3计(进口北美鹅掌楸原木平均价格2000元/m3),出材率以0.8计,产值为128000-148000元/hm2,远高于杉木、马尾松、杨树、桉树、日本落叶松等主要工业原料林树种。目前国内有鹅掌楸木材加工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从生产实践方面来讲很少用于木材加工业。国内鹅掌楸木材主要用于家具、建筑行业,而从北美进口的北美鹅掌楸木材(又叫黄杨木)也主要是用于人造板行业,目前还没有鹅掌楸关于树干的基本形态与历史同时期的比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不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的比较

(2)不同无性系胸径生长量的比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无损、快速、准确测定苗木形态质量指标,从而评价苗木质量。

2、测定苗木生理指标。

3、苗木时间序列拟合,精准测量苗木动态变化,建立苗木活力测定的精准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