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地球系统中碳素的来源、去向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引起格外关注。但人们对碳源、碳汇问题并不清楚,全球生态系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碳失汇。而在全球碳平衡计算时,忽略了从陆地生态系统运输到淡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是该碳失汇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武夷山沿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山松林、亚高山矮林、高山草甸)为背景的溪岸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植被类型与溪流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这对阐明不同陆地与溪流过渡带DOC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过渡带DOC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全球碳循环研究,增强碳循环模型的预测能力有重要贡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土壤活性碳组分之一的DOC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许多学者对土壤DOC的来源、组成以及含量做了大量研究(Flessa et a1.,2000;Leenheer&Croue,2003;Jandl Sollins,1997),部分学者还研究了其季节变化及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状况(Kalbitz et a1.,2000)。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土壤DOC的研究不断增多,如杨玉盛等(2003)和柳敏等(2006)分别综述了DOC的来源、组成及影响因素,王连峰等(2002)报道了庐山地区落叶阔叶林和次生林下土壤DOC的剖面分布和季节变化,部分学者还对人工林凋落物中DOC的变化情况作了研究(郭剑芬等,2006),对福建罗浮栲天然林土壤DOC含量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但目前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方法、组成和结构、不同林分的水溶性有机碳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等,对于不同陆地与溪流过渡带的土壤DOC随海拔的变化研究几乎还没有涉及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本项试验以武夷山高山草甸溪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全碳和可溶性有机碳。
2、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方法、组成和结构、不同林分的水溶性有机碳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等,并且多针对在同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而对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与溪流生态系统之间随海拔的变化动态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武夷山沿海拔梯度不同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山松林、亚高山矮林、高山草甸)为背景的溪岸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植被类型与溪流间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这对促进全球碳循环研究,增强碳循环模型的预测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