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理论的湿地公园设计初探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1: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次的开发与规划。另外存在从业人员复杂,有林业学者、生态学者、风景园林规划人员,大多是从自身专业的角度进行论述,缺乏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具体的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并未形成有机系统。因此,湿地公园建设的理论方法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生态营建的思想可谓人人皆知,几乎每一项规划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都写明了生态原则,但是为何在以生态原则为基础而营建的湿地公园中仍然出现了众多的生态问题,其症结就在于有关具体的生态理论方法的实际可操作性差,不具有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可转换性,并且在规划设计中强调人工作用,多侧重于人工视觉景观的开发,没有形成一种尊重自然的理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湿地的研究比较早,范围较广。湿地研究最早起源于对泥碳的研究和利用,芬兰、丹麦、荷兰、英国、苏联、德国等拥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对泥炭沼泽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湿地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美国是世界上湿地分布比较广泛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研究湿地较先进的国家。上世纪50一70年代,美国湿地研究的重点是资源方面,如:对海滨盐化湿地和红树林沼泽的研究,较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是全国湿地编目和制图。进入80年代以来的15年是美国湿地研究的发展时期。研究重点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湿地保护的探索,极大的促进了湿地政策与立法的研究。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了湿地保护法律无网损益,从立法上强化了对湿地的管理。美国还和加拿大共同推行北美湿地管理计划,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双方国内湿地管理学发展。同时,美国大学新建了许多湿地研究机构,如仅在路易斯安娜大学就设立了海岸生态研究所等3个专门湿地研究单位。湿地研究力量迅速成长壮大,湿地学术活动也极为活跃,每年都有湿地会议召开。1992年美国在俄亥俄州主办了国际湿地会议,52个国家的千余名代表参会,会后出版了大型论文集全球湿地新旧世界。这期间美国出版了两个专业杂志湿地和湿地生态和管理。1993年湿地第2版问世,内容扩大并强化了理论体系,表明此时美国湿地研究在世界上已居于一定领先地位。

国外研究湿地的代表性学术文献有:在湿地水文学研究方面,1869年,湖泊学创始人福艾专著《湖泊学专长概论》,奠定了湿地研究的开始;在湿地土壤研究方面,1979年,coward in等专家开始将水成土 (hydria5011)术语引入到湿地土壤研究,以后的20多年里,专家们深入研究了水成土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湿地植物研究方面,2001年美国学者朱莉k.克朗克和m.修伯翰芬尼斯 (julie k. cronk 和m.sibhan fennessy)合作出版了《湿地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 (wetland plants :biology and ecology),对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学、湿地生物化学和植物作为湿地生态完整性进行了研究。

香港米埔国际湿地、澳洲维多利亚湿地公园、日本铳路湿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该地在流域和河口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在保护区的缓冲区获实验区内规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内容: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如何做的问题,力图对于人工湿地生态景观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归纳总结出了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几条具体原则。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湿地公园建设的理论方法;营建的湿地公园的生态原则和生态理论方法;结合生态理论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意义,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归纳总结出了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几条具体原则。

2.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从湿地的自身特点出发塑造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尤其是湿地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处理的,都应作为规划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