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桂品种分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开题报告

 2021-09-13 22:21: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古桂是桂花中的寿星,是古树资源中难得的种类。开展全国古桂资源的系统研究,摸清古桂的自身家底,对于古桂保护和深入研究开发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其他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古树是研究植物区系发生、发展及古代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古地理、地质历史、古气候、古水文的重要证据,因此开展古桂资源系统研究,探讨古桂的分布规律,为分析了解桂花自然分布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树的基因交换和变异比一般树木要少,基因图谱往往有其特殊性,而且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是时间的记录者,因此,摸清古桂的品种类型、研究古桂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探讨桂花起源和品种演化比一般的桂花树更加直接,也更有说服力,这对于弄清桂花起源与品种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填补了国内外桂花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桂花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属木犀科(oleaceae)木樨属,该属的模式种即木犀(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木犀作为一个种最早是由瑞典植物学家 c. p. thurberg 1784 年发表的,当时被放在了本犀榄属(olea)中。1790 年,葡萄牙植物学家 j. loureiro 创立了木犀属(osmanthus),将木犀从木犀榄属(olea)中移入该属并选为模式种,当时也仅记载桂花一种。此后不断有木樨属植物被描述。1998年,英国植物学家p.s.green发表了木樨属研究的最新成果,将木樨属由原来的4个组增加至5个组,即:圆锥花序组sect.leiolea (spach) p.s.green、南木樨组sect.notosmanthus p.s.green、木樨组sect.osmanthus、管花木樨组sect.siphosmanthus franchet和离瓣木樨组sect.linocieroides p.s.green。除南木樨组以外,其他4个组的植物在我国均有分布。就4个组各自的分布型特点来看,木樨组sect.osmanthus包含的种类多达18个,且皆为东亚分布型,可以认为是一致性较强的分类群,具有较强的同源性。管花木樨组sect.siphosmanthus franchet只有3种,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地区,分布中心偏中国喜马拉雅森林亚区,另一种产于西亚至地中海沿岸。离瓣木樨组sect.linocieroides p.s.green仅1种,特产于中国海南,分布海拔低,归入热带亚洲分布型,但其花冠离生表明较原始的性状,其种群数量已经极度濒危。圆锥花序组sect.leiolea (spach) p.s.green分布类型多样,这反映了圆锥花序组起源的复杂性或多元性。该组是木樨属中形态特征比较原始的类群,并以低纬度分布为主或分布区的南界接近低纬度,反映它与木樨组sect.osmanthus和管花木樨组sect.siphosmanthus franchet相比有较强的热带亲缘性。推测木樨属的原始祖先为热带起源,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一部分向低纬度的高海拔退却,一部分向较高纬度地区延伸,逐渐适应了亚热带气候的生长环境。全属约3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占绝大多数,计24种,占72.7%。因此,我国是木樨属的现代分布和演化中心。

2 桂花遗传多样性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古桂基因组dna的提取;

(2.)古桂基因组dna的检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次对全国范围内的古桂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并进行特征因子相关性分析,摸清我国古桂自身家底,揭示我国古桂特征;首次对古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对桂花起源和品种演化、亲缘关系、自然分布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填补桂花研究空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