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户互联网信息获取及应用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02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者可以利用许多新型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各种新型技术中,互联网技术具有最高和最快的渗透率。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系统,可以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方法进行系统性优化,能够有效应对农业生产的需求,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管理经营水平和降低市场交易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孤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和普及互联网,基本前提是明确农民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和应用行为。江苏省作为农业大省,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且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发展差异性明显,具有一定代表性,而近年来江苏地区的农业发展不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遭遇瓶颈,这时,互联网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为“新常态”下农业发展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创造了新的驱动力和发展机遇。通过掌握江苏省农民对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和应用情况,还了解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应用提供依据,因此,分析研究农民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和应用行为是具有意义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断升高,但其相比城市互联网发展仍存在许多障碍。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分析研究江苏省农户对互联网信息的获取及应用情况,了解互联网在苏北、苏中、苏南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村落的实地问卷调查,探究农户对网络的认知情况、使用频率和是否应用互联网辅助农业生产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的数据,了解互联网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程度,研究农户自身指标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互联网应用的关系,从而分析出影响农户使用互联网的因素,进而了解农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阻碍并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帮助农户应用互联网进行生产生活。具体有:

(1)对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现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蛛网理论、农户产业化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为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即在研究中通过在网络上对文献的检索了解省内外在农村互联网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学术研究成果。实地调查法即文章将从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共8个县16个村和320户农户进行跟踪调研,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村真实情况。其数据的获取主要是基于对苏北的东海县、泗洪县和大丰市,苏中的宝应县、丹阳市和溧水县,苏南的海门市和昆山市共8个县市进行跟踪调研的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农户的个人基本信息和情况,是否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互联网使用目的,互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情况和手机使用状况等几个方面。同时结合访谈方式,与部分村民进行深度交谈,了解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互联网的普及对农民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民生产、生活以及意识观念的影响。

技术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网络上关于江苏省农户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情况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江苏省八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县市,苏北的东海县、泗洪县和大丰市,苏中的宝应县、丹阳市和溧水县,苏南的海门市和昆山市,既能代表省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够体现出差异性,同时,结合文章的研究内容和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采取入户调查,深度访谈,侧面观察等方法来分析江苏省农村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文章创新之处在于采取实证方法专门研究江苏农村农民的互联网使用,同时通过大量派发问卷,可以掌握到第一手关于江苏农民互联网使用的详细资料。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课题的选题

(2)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筛选文献,整理材料。

(3)完成开题报告,并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