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指令性学习小组的主体认知与运行成效——基于苏州S高校社工专业的实践观察开题报告

 2022-02-21 20:14: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先贤们早就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代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逐步介绍和引入国外合作学习理论。200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加以倡导。

大学生毕业以后面临的将会是一个多元、复合、多变、互赖的社会,需要他们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与方法,所以在高校中推进合作学习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推进大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常首先是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接着各个小组依据教师所布置的主题和任务分配角色搜集相应资料,经过数次小组讨论后,小组成员们整理和撰写相关内容,最终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和报告小组研究成果。

从理论上层面上来看,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无论是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个人成长,还是教学压力舒缓都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低效化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学习心理特征等方面内容;

2.大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已逐渐成为参与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其背后的原因何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取访谈法为主、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为辅的方式在苏州科技大学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法搜集相关文献,明确想要研究的主题,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梳理;

其次,通过观察法实地去观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员互动状况和合作成效,再通过与专业任课老师的交流,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找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不同亲密程度的小组——9个小组(亲密型小组3个、一般型小组3个、疏离型小组3个),告知被研究者研究各事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王恒. 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王凝.大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6(04):105-108 113.

[3]邓仕民,黄晓辉,熊元红.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5(06):24-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①2017.11——2018.02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②2018.03——2018.03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③2018.03——2018.03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