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失地农民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探析——以泰州戴南为例开题报告

 2022-03-16 21:42: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工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呈现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态势,因而需将人口集中管理。

为此,大中小型城市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以完善的配套形成较好的人居就业环境,繁荣本地经济,打造城市名片,实现城市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以江苏戴南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该城镇的相关具体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具体分析,从具体的案例着手对失地农民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运行该如何进行以及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加以完善开展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意见。

预期目标: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戴南这一试点的研究,总结城镇化中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产生的若干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出相关的有益经验,能够对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建设能够有所启发。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失地农民的相关概念、原因。

2 比较法:比较国内外对失地农民的治理方法及借鉴。

3 实地调查法:通过走访调查戴南镇的实际情况总结方法解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杨见志.对我国失地农民困境的思考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11[2] 孙淑云.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构建 [J].河北工程大学报,2009,26[3] 杨锐. 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 [J].法制与社会,2009,11[4] 劳动部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报告 [Z].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编印资料,2006[5] 李亚华. 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J].武汉大学学报[6] 高勇. 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生活-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理论探讨 [N].人民日报,2004[7] 费孝通. 江村经济 [M].上海:商务印书所,2003[8] 沈关宝. 一场悄悄的革命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9] 赵淑丽.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J].甘肃农业,2007[10] 鲍海君,吴次芳.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J].管理世界,2002[11] 陈信勇,蓝邓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 [J].中国软科学,2004[12] 梁世盛.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J].中国乡镇企业,2004[13] 张春龙,聂玉梅. 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 [J].城乡建设,2001[14] 姜作培. 农民市民化的对策选择 [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5] 陈传锋.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 杜伟,黄善明.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综述及建议 [J].生产力研究,2007[17] 卢海元. 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 [J].中国农村观察,2003[18] 宋斌文.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 [J].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19] 韩俊.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J].科学决策,2005[20] 张庆霞.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J] .经济生活导刊,2009[21] 刘俊芳.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J].经济生活,2010[22] 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视野下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J].农村经济,2009[23] 廖小军. 中国失地农民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4] Lan Cook.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urbanization;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2[1] 杨见志.对我国失地农民困境的思考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11[2] 孙淑云.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构建 [J].河北工程大学报,2009,26[3] 杨锐. 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 [J].法制与社会,2009,11[4] 劳动部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综合调研报告 [Z].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编印资料,2006[5] 李亚华. 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J].武汉大学学报[6] 高勇. 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生活-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理论探讨 [N].人民日报,2004[7] 费孝通. 江村经济 [M].上海:商务印书所,2003[8] 沈关宝. 一场悄悄的革命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9] 赵淑丽.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J].甘肃农业,2007[10] 鲍海君,吴次芳.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J].管理世界,2002[11] 陈信勇,蓝邓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 [J].中国软科学,2004[12] 梁世盛.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J].中国乡镇企业,2004[13] 张春龙,聂玉梅. 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 [J].城乡建设,2001[14] 姜作培. 农民市民化的对策选择 [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5] 陈传锋.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6] 杜伟,黄善明.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综述及建议 [J].生产力研究,2007[17] 卢海元. 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 [J].中国农村观察,2003[18] 宋斌文.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 [J].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19] 韩俊.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J].科学决策,2005[20] 张庆霞.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J] .经济生活导刊,2009[21] 刘俊芳.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J].经济生活,2010[22] 秦祖伟. 农地发展权视野下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J].农村经济,2009[23] 廖小军. 中国失地农民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4] Lan Cook.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urbanization;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3月1日3月10日:撰写开题报告,查找中外文文献。

3月11日4月15日:撰写论文,形成初稿。

4月16日5月1日:交由导师查阅,修改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