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大学生简历造假的探究开题报告

 2021-08-14 16:06: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诚信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诚信观念淡薄,必然直接影响到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影响国家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当下,大学生的种种不诚信行为破坏了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也对高校诚信教育提出了质疑。求职简历作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资料,本应是求职者真实经历和能力水平的反映,而虚假的求职简历所暴露出的不诚信问题也折射出近年来大学生道德水平正徘徊于道德底线。虚夸求职简历也许可以受益一时,但是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大学生群体日益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使许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拔标准变得日益严格、苛刻,还造成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群体之间形成强烈的不信任感,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

针对大学生简历造假的现象,理论界和社会评论家的很多研究都把问题集中在大学生身上,认为是个人诚信意识不强造成的。事实上,大学生简历造假行为固然和大学生的个人品质有关,而最重要的却是潜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我们不能简单的从表象出发去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所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这一问题,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本选题具有如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目标

目前,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一部分大学生为了提升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能力,通过造假简历、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等不诚信手段获得用人单位认可。这种造假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大学生个人和群体的未来发展,也会给损害高校信誉,同时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最终不利于社会和谐。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简历造假的现状从生态系统视角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调研法,旨在从不同的环境系统分析大学生简历造假的原因,并寻求切实有效的措施。

2.2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6年3月1日~2016年3月18日,确定论文方向,提交开题报告;

2016年3月20日~2016年4月1日,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对专著、论文的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以及结构式访谈的进行;

2016年4月2日~2016年4月5日,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党静萍,师会芳.聚焦诚信[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7

[2]王良.社会诚信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景枫.社会诚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