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中社区认同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14 0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一、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一)选题目的:农民工市民化市民化是所有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尤其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更不例外。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随着我国非农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农民工市民化是在角色上,农民群体要实现从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的成功转型;在能力上,农民群体在角色转变的前提下,借助外部“赋能”与自我增能成为合格的新市民。目前而言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进程缓慢、步履蹒跚、阻碍重重。农民工市民化呈现出一种悖论的特质:农民工既是城市化的推动者,又是城市的边缘人;城市社区对于农民工是“经济上接纳”,却在“社会上排斥”;虽然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增强,但市民化能力却很薄弱。农民工市民化是在职业上融入城镇社区的农民工在身份上也真正的融入城镇社区的过程,是实现农民工在职业和社会身份双重转变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就是政府赋予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权利。农民工市民化意义非常重大,但政府职责的缺位、城镇社区的认同困境、农民工总体素质不高都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应该引起重视。

(二)选题意义:农民工市民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城镇社区的优先得到了发展,相对而言农村社区则较为落后。因而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农民问题。

民工市民化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面对广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不断增强,如何促进农民工完成在职业上和社会身份上的双重迁移是当前政府保证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顺应农民工的呼声,完成农民工的愿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二、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一)选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导论

2.农民工市民化概况

2.1农民工市民化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三、论文时间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节点

任务要求

1

3月10号前

取消在学分清理中不符合毕业设计(论文)准入制的学生选题志愿;

2

3月20号前

学生上传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对开题报告进行评阅审核;

3

5月25号前

开题完成后,学生根据实际进度上传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对中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4

5月30号前

学生上传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5

6月8号前

各学院制定答辩安排,分配答辩小组,务必完成答辩任务,同时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录入答辩记录和答辩成绩;

6

6月13号前

发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

7

6月25号前

根据学校指标分配完成本学院省优秀学士学位推荐评选工作。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三、参考文献:

[1]刘传江、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人口研究,2004,28(5).

[2]刘传江,程建林.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