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旱涝灾害地区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以河北邢台城市公园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19 20:53:50

全文总字数:799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本课题的意义

1.1.1完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 本课题设计选址在河北邢台,该地区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大,降水集中。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0℃,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这里春季多扬尘风沙,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天气稳定、气候凉爽;冬季雨雪偏少、干燥寒冷,加之土壤储水能力差,常出现河流干枯的现象。在设计时利用多种低影响的绿色雨水设施和技术,体现“集雨型绿地”特征,强化城市公园的海绵效益,对整个城市的雨洪管理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1.2城市湿地与开放空间整合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开放式的公共绿地,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为学习和科研的场所,它所承载的生态展示、野外拓展、水资源保护等内容,迎合人们对于素质教育和实践精神的诉求,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设计选址区域是在城市规划中为完善城市公园游憩体系,在拆违过程中规划控制出的绿地,拟建成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被教育用地、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环绕,是展现城市现代活力、满足周边市民休憩的重要开放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

一是解决场地问题。

设计场地中目前存在以下几点较突出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方法

3.1.1调查研究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方法有三:一是文献研究,参阅大量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文献、指导材料,对一些专业学术著作、专业学术论文、相关学术研究报告等资料的研究、分类整理,借鉴已建成或概念中的设计案例,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情况与研究成果,吸取经验,以此作为本课题设计的理论基础;二是场地调研,通过对设计场地的实地勘测,结合场地资料收集,找到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利用的因素,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三是问卷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向市民展示各类景观意向图片的方法,向市民提供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景观及活动类型,研究市民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倾向性和活动的选择,得出最具吸引力和参与度的景观空间。

3.1.2实证研究 在前期的理论学习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引发思考,明晰设计目标后,进行一个完整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并引发新的理论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解决旱涝地区的湿地建设难题

借鉴美国国家公园“初级守护者”的概念,利用邢台学院的教育资源,带动周边中小学生走向自然,关注儿童的素质教育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年11月10日-2018年12月31日 文献及相关案例调查研究

2019年1月1日-3月9日 设计场地实地调研

3月10日-3月20日 进行问卷调查,绘制分析草图,完善设计概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