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概念方案—青年设计师国际竞赛A1组—B开题报告

 2021-08-08 21:48: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滨水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区域,其价值正广泛地被人们重新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迈入转型升级、存量更新的新阶段,浦江东岸也承载了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优化和文化功能集聚等诸多诉求。

2016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10公里,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建设与开发愈发活跃,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的重要性,并已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

近几年来,国内几个发达城市的滨水区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说来仍无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仍面临严峻和艰巨的任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以东岸漫步为主题,在黄浦江东岸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约21公里岸线的开放空间以及滨江第一界面和腹地范围内,对浦江东岸沿线慢行系统(慢行步道、自行车道等)的布局提出富有创意的总体设计理念和思路,形成总体概念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聚焦重要节点做概念设计,提出节点功能、活动安排、环境改善、设施设置、文化特色、公共艺术等方面具体设计方案。

计划:1.收集与设计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案例,明确设计的重点和方向;2.现场调研与考察;3.确定设计定位与理念,形成初步的总体设计方案;4.方案讨论,深化总体规划设计;5.分区域节点详细设计;6.完成总体规划设计、局部详细设计和设计说明书等所有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贯通设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

通过整体规划岸线公共空间,打通两桥间滨江段,打造黄浦江东岸文化集聚带。

通过特色主题演绎和文化项目建设,利用沿江原有的煤炭码头、粮仓、船坞等一些工业时代遗存的改造,初步形成功能各异的七个区段,统筹协调岸线众多的开发主体形成合力,使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在浦江东岸集聚,沿线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服务配套、功能特色、文化内涵、人气与活力实现质的飞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