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公共空间的景观重组与概念设计——主题四方案C开题报告

 2021-08-08 22:30: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南京城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进行调研和分析,围绕特定主题和创作目标,选择其一进行景观概念设计。

针对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发展需要,以通过设计途径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增强可持续性为出发点,通过现场调研、空间分析、概念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寻求重组各类景观要素的有效途径。

公共空间的景观重组兼具综合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影响空间品质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深入考察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也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公共空间品质需求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创作尝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如维也纳的多瑙河沿河绿带,是奥皇在1857年拆除古城墙的基础上沿多瑙河与沿岸道路修建的绿带,其中包括了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公园、广场、小品等。

意大利在改建罗马时沿奥勒利安城墙外修建一条城市道路,依托城墙和城市道路修建步行绿带。

德国明斯特城墙已经只留下遗址,但是他们沿着城墙原址建造了带状花园,沿路有其独特的自行车道,强调出曾经古城墙的存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 调查中山门-标营门古城墙段地区各项状态,探究城墙周围公共空间的现实条件及适用人群相关意见,主要形式为现场调研。

2 整理查找类似古城墙公共空间设计方法,中外不同地区的做法,重点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学习各项分析方法。

3 找出所选城墙地区与类似案例设计的异同,以及设计方向,核实相关资料准确度,初步形成构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针对现阶段南京古城墙区域特色存在感薄弱与空间功能单一的矛盾,通过对空间的景观重组,塑造绿色循环具有生命力的外部空间,改变古城墙区惯有的单调沉闷形象,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性。

不同于历史街区商业化的方法,在承担周边使用人群日常生活的同时,能够以自身所具有的传统生活的味道增强凝聚力,吸引外界,同时能够以自身出发带动本城市的特色文化。

增强城市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