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信息流分析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1:33

全文总字数:110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新的空间观角度下对长三角城市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城市间信息流强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体系的结构与特征,通过一些网络分析的指标来剖析长三角城市网络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式的设想。

同时也是对城市体系研究的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希望能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能有所运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相关研究

在传统城市等级体系研究方面,早期城市体系研究集中于空间组织结构方面,中心地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城市体系研究的开端。1933年,克里斯塔勒发表了《南德的中心地》一书,首先揭示了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对城市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对加工工业中心地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研究。1950年代至1960年代,计量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城市经济联系的相关空间分析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增长极与增长中心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空间扩散理论,为城市空间体系研究联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数量地理学家布恩贝里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戈特曼则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及区域空间组织发展理论,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1970年代,学者开始强调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研究。80年代工业化迅速发展,城市群郊区化扩散中出现相对集聚现象,空间形态由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形成边缘城市。1990年代至今城市空间体系研究则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空间流与城市地域系统空间特征研究;第二,城市群空间通达性研究;第三,城市群经济联系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研究;第四,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在信息时代的城市网络体系研究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发达国家对城市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向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研究方向发展。弗里德曼、萨森、范吉提斯、昆曼和魏格纳等,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网络化、跨国公司等级体系化等研究视角探讨其对全球城市空间组织结构所能产生的影响。弗里德曼在对城市体系等级网络的研究中指出,城市体系的等级关系将成为跨国公司纵向生产地域分工的体现。1990年代,范吉提斯、昆曼与魏格纳通过对欧洲城市的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双轨化并行形成了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他们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的研究认为,大城市带实际上是产业空间整合的产物,作为新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将占据全球经济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在20世纪初期,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和区域一体化,信息的数字化,也促使网络城市的发育,卡斯特认为传统的空间是构建在邻近性之上,即交互主体在物理意义上是聚在一起的。但是,通信和信息技术可以克服这种限制,于是在信息时代中同时发生的实践就能从空间邻近性中解放出来。因此,网络社会中主导的空间形式不在是地方空间,而是一种新的流动空间。汤森在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主干网络容量的全球结构后,提出世界网络城市崛起的概念。随着信息地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对于城市群信息网络的研究的越来越多。2001年,george 等从实证角度研究了网络空间中互联网流的结构问题;2002年,hashimoto k 以一个商品生产与销售的实例研究将信息网络落实到地理空间进行了研究;2003年,wilson 研究了虚拟空间与实际地理位置的相互作用;2008年,derudder等研究航空运输网络等用来表征城市网络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选取江浙沪地级市及以上共2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百度指数分析法、引力模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具体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间的关系,以长三角地区作为实例,分析长三角城市体系的结构与特征,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实例,提出自己对长三角未来发展方式的看法和见解。

文章的主要结构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理论和实例分析相结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