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海外我国遇险公民权益的舆论路径开题报告

 2022-02-22 19:33: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媒体成为消息传播的主体,媒体的存在对于各类消息的传播及引导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产生的信息愈加复杂化,某些事件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估的结果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公民海外遇险案例频增,媒介对于事件的报道以及对舆论的引导成为保障海外遇险公民的核心力量。

美国当地时间6月9日,北大研究生章莹颖在美国失联,作为一起我国公民海外遇险案例,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

研究目的:本文以“北大研究生在美失联”事件为例,探究国内媒体保障海外遇险公民的权益的分析与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北大研究生在美失联”事件为例,探究国内媒体保障海外遇险公民的权益的分析与思考。

针对此次失联事件做简要概述,选取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情况做相关统计,呈现事件发展的大致情况。

参考相关文献,分别从事件本身的发展概况、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对网友反馈的情感分析等方面入手,探究事件背后的故事和国内媒体的角色定位,并以此得出结论,作出对“国内媒体的报道如何在中美发展大局下把握中美关系”以及海外遇险公民的权益保障等相关思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例证分析、理论分析、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等。

研究步骤:掌握理论——了解媒体与舆论的关系以及海外遇险公民维权的性质、渠道等了解背景——我国公民海外遇险,以章莹颖事件为例,了解来龙去脉。

定性评估——通过舆论和媒体报道分析,更加深入了解我国媒体在国际的影响力,以反映两国之关系,并且给出海外遇险公民权益保障之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张斌.张良武.浅析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定位[J].新闻前哨,2008年,08期.[2]殷仁胜.美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A].三峡大学学报,2013年,05期.[3]孙向阳.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分析[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4]徐博峥.浅析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杜凯.薛建.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探讨[A].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11年,07期.[6]梁和.新闻舆论宣传与受众的反馈效应[J].新闻知识,1993年,08期.[7]张小明.加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J]党政论坛,2013年,06期.[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蒋明明.浅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报道方式[A].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05期.[10]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