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开题报告

 2022-03-06 20:24: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2019年8月30日,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最新2019版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全年新增网民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近六成的中国人已经接入了互联网。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发展,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世界的交叉越来越多,两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网络流行语从网络空间衍生而来,以一种“社会方言”的姿态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互动交流、表达社会舆情、宣泄情感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网络流行语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的影响都不可小觑。

目的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平台建构的不断成熟,网络用户日益增加,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也随之频繁。网络衍生物在此过程中迅速成长,网络流行语便位列其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网络空间扩散传播,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希望本文能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1.考察作为网络空间衍生物的网络流行语,结合学者对网络流行语定义的共性把握,界定网络流行语概念。

2.从多角度探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

3.根据多家权威机构整合而成的2010-2019年年度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分析其在这段时间跨度内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

拟采用的步骤: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郑远喊.关于“网络谣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马丹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类型及成因[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2.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2022年3月至4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初稿。5.2022年4月至5月15日 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6.2022年5月底指导学生完成定稿,学生打印论文稿并上交。 7.2022年6月初老师评阅论文,指导学生准备答辩。8.2022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完成相关表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