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食物象征文化比较开题报告

 2022-03-26 17:49: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食物象征文化是人类饮食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它把食物视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通过人们在各种仪式过程及日常生活中,利用特定的食物作为媒介或载体,采取类比、联想等直观而形象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将人们的欲望、愿望、情感、个性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充分地表露出来,起到传递信息,沟通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活动以及认识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的功能。

中西方食物象征文化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在西方,运用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资料来研究食物象征文化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 ,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弗雷泽,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比较象征论的维克多·特纳以及文化唯物论的马文·哈里斯等著名学者,都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食物象征文化进行过一些初步的研究。近代,杰克·特里锡德的《象征之旅》,茨维坦· 托多罗夫的《象征理论》 和马文·哈里斯的《食物与文化之谜》也都进一步对食物象征文化研究进行了探索。尽管如此, 食物象征文化在目前西方学术界也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开拓的研究领域。虽然以上这些西方著名的学者曾对此进行过有益的尝试, 但实际上至今仍未建立起关于食物象征文化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食物象征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早于西方,清初杰出的伊斯兰学者刘智就曾在其著作《天方典礼》中从伊斯兰教的角度对穆斯林的禁食体系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近代,民俗学者瞿明安在其作品《象征人类学理论》以及《中国饮食象征文化论》中对食物象征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及多义性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但与西方相同的是,食物象征文化在中国仍旧是一个较新的领域。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关中西文化对比的研究有很多,然而通过象征性食物来反映文化异同的却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从中西象征食物的差异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造成这种差异背后的有关文化、宗教和思想方面的因素。

食物作为饮食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被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对比分析中西方食物象征文化,有助于了解彼此的饮食观念、宗教思想和文化心理的不同。对中西食物象征文化基本特征的分析为我们重新认识中西饮食文化开辟了新道路,催生出象征的文化烙印,是象征在中西饮食文化中的丰富表征。通过象征食物这一认知方式,人们对中西饮食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人们掌握象征的认知方式,有效应对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或冲突,从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课题是食物象征文化研究。文章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引言部分,第二大部分是结合文本具体论述部分,第三大部分是结语部分。

文章第二大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结合相关资料阐述食物象征文化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其次从吉祥食物、禁忌食物和占卜食物三个方面论述中西方象征食物差异;最后再从饮食观念、宗教因素与文化心理因素等方面,探究造成中西方食物象征文化差异的原因。

二、预期目标

1、结合相关文本与资料,论述食物象征文化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2、论述中西方的吉祥食物、禁忌食物与占卜食物;

3、探讨分析造成中西方象征食物差异的原因;

4、阐述中西方食物象征文化研究的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去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和归类,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

2、比较研究法:将中国的象征食物与西方象征食物进行比较;

3、归纳总结研究法:结合自己各方面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思考整理,确立文章主旨,总结概括成文。

二、步骤:

1、明确论题和主要内容:根据老师建议以及自己的兴趣,划定范围;广泛阅读多种资料,最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论题;

2、收集并研究资料:通过去图书馆或阅览室,上网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各种与影片译名关的书籍,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开题报告;

3、根据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与指导老师一起明确论文写作思路和框架,开始撰写论文;

4、根据现有资料和论文指导老师的建议修改论文,使得论文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更加完善,最终完成定稿。

4. 参考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

[1] 瞿明安, 隐藏民族灵魂的符号: 中国饮食象征文化论[M].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瞿明安,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符号[J].史学理论研究,1995,(1)

[3] 瞿明安,中国饮食文化的多义性[J].民间文学论坛,1997,(1)

[4] 圣经,马太福音(4: 4)[M].国际圣经协会,1998.

[5] 多琳,中国烹饪之乐趣[M].Pan Macmillan伦敦,1952.

[6] (英) 杰克·特里锡德, 象征之旅[M].石毅,刘珩,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7] 林少雄, 中国饮食文化与美学[J].文艺研究,1996,(1).

[8] 张明娟,饮食文化中的罪感与乐感:中西食物象征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12,(5)

[9] 何学静,日本饮食象征文化的基本特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5)

[10] 刘智,天方典礼[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1] 马文·哈里斯,食物与文化之谜[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12]康澄,象征与文化记忆[J].外国文学,2008,(1)

[13]黄涛,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河北大学学报,2006,(2)

[14]李蓓,中国谐音吉祥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J].高教论坛,2013,(10)

[15]范庆华,禁忌语浅论[J].东疆学刊,1991 ,(1)

[16]郑伟,两晋时期占卜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序号 起讫时间 工 作 内 容

1、2022年第9周—10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1周— 第13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2022年第14周—第18周:指导务教师下达任务书

4、2022年第1周—第3周: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5、2022年第4周—第5周: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6、2022年第5周—第10周:完成论文初稿

7、2022年第10周—第12周:完成论文修改稿

8、2022年第13周—第15周:交定稿(2份)

9、2022年第16—17周:准备答辩

10、2022年第17周—第18周:完成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