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地震保险偏好:影响个人支付意愿的因素外文翻译资料

 2023-04-15 15:40:54

英语原文共 2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农村地震保险偏好:影响个人支付意愿的因素

摘要

2014年,中国试点了第一个地震保险计划,居民对地震保险的需求对该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确定地震保险的投保意愿(WTI)和支付意愿(WTP)及其影响因素。2013年在试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对681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通过条件价值法,我们得出了人们的保险WTI和WTP,结果分别为88%和160元。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风险感知是影响保险需求的主导因素,其次是风险暴露、社会人口因素和个人特征。只有一个方面的灾难体验和逃生体验对WTI有积极的影响。居住在加固房屋内的人WTP较低,这证明了逆向选择确实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富人和村干部更愿意购买保险,政府的抗震宣传可以提高他们的WTP。此外,某些个人特征也会影响WTI和WTP。

关键词:地震保险需求; 中国;条件估值法;支付意愿;风险感知

1 导言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山体滑坡、海啸、洪水、飓风和龙卷风每年直接影响数亿人。1990年代,全世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1 000亿美元(红十字与红新月联会,2000年)。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在太平洋、印度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作用下,断裂带附近地震频繁发生。根据慕尼黑再保险(2013)公司统计,在过去20年中,自然灾害导致1300万人死亡,损失4040亿美元。近期地震,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1360亿财产损失,69227人死亡)、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4830万财产损失,2698人死亡)、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2.8亿,25人死亡)和2013年雅安地震(282.3亿,196人死亡),在中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随着地震减灾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报和灾后救援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个人的地震风险防范意识仍然薄弱。就2008年汶川地震而言,由于事先的保险覆盖率很低,保险在事后的赔偿中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保险公司赔偿的经济损失不到总经济损失的2%(Wei 2008)。尽管低覆盖率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但这仍然反映出中国居民对巨灾保险的认识严重不足。

2014年,中国政府在深圳和云南推出了地震保险产品。为了在居民中推广地震保险,政府决定在早期为居民支付全额保费,然后逐步减少保费补贴,以促进费用分摊和居民自愿购买。从长远来看,维持地震保险体系的关键是确保巨灾保险的巨大需求。只有当需求达到一定标准时,才能满足“大数定律”,从而分散风险,确保地震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巨灾保险试点项目的成功,政府有必要研究中国巨灾保险的潜在需求水平以及可能影响需求水平的关键因素。我们假设危险经历、风险感知、风险暴露和个人特征与地震保险的支付意愿(WTP)相关。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我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尚未在地震风险管理中采用地震保险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2 背景

巨灾风险的“小概率、大损失”特征使得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不同于对一般保险的态度。Slovic和Fischhoff(1977)提出,人们总是倾向于为可能性相对较高的风险购买保险,并对地震和洪水等灾难性风险采取回避态度。在分析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的数据时,Dixon等人(2006年)观察到,特殊洪水危险区(SFHA)以外的保险渗透率仅为1%。

许多关于巨灾保险需求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SFHA上。Browne和Hoyt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是一篇关于影响洪水保险的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的频率相对较高。Browne和Hoyt(2000)认为洪水保险需求严重短缺的原因如下:(1)个人洪水保险需求与个人收入呈正相关,导致收入相对较低的个人不使用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方式;(2) 保险价格与需求呈负相关,即如果政府提供保险费补贴,总需求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3)灾害损失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保险需求,就像最近发生洪水损失的地区保险需求相应增加一样。通过实地研究,Pynn和Ljung(1999)观察到人们不购买洪水保险的18个原因。在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两个是政府的防洪工程将防止洪水入侵,而国家气象局预计近期不会发生洪水。因此,Dixon等人(2006年)认为,政府的强制措施是增加洪水保险需求的唯一有效途径。

最近,一些关于地震保险的实证研究已经发表。阿萨瓦莱和阿维拉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是为数不多的关于地震保险需求的论文之一。Athavale和Avila认为,地震保险的需求在收入和价格方面几乎没有弹性,房主购买地震保险的原因是为了管理风险。阿萨瓦莱和阿维拉还提到,那些缺乏购买保险意识的人总是认为政府而不是保险公司会提供灾后赔偿(阿萨瓦莱和阿维拉,2011年)。Landry和Jahan Parvar在2011年对NFIP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个人面临的侵蚀风险与洪水保险需求正相关。Landry和Jahan Parvar认为,政府防洪项目的建设不会消除对保险的需求,高洪水危险区(V区)的保险覆盖率通常高于中等洪水危险区(B/C/X区)。

越来越多的研究考察了驱动人们缓解行为的主观因素,尤其是风险感知。Solberg等人(2010年)指出,地震灾害文献中报告的风险感知和缓解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性通常很小。Thieken等人(200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种可能的情况中,有五种情况下,风险感知与洪水缓解行为之间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在一个病例中报告了一个小到中等的相关性。Knocke和Kolivras(2007)研究了风险感知的两个方面(即感知到的生命风险和感知到的财产风险)对跟踪山洪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与跟踪山洪的频率较高显著相关;未观察到对财产的可变感知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然而,Lindell和Perry(2012)提出,较高的风险感知倾向于导致预防行为,他们开发了一个框架保护行动决策模型(PADM)来解释风险感知和缓解行为之间的机制。根据PADM的说法,对威胁的认识是由环境线索(景象或声音)、对他人的观察或来自非正式、新闻媒体或官方来源的信息引起的,这些信息主要是根据专业知识和可信度来感知的。威胁感知促使人们寻求适当的应对措施,以保护人员和财产,而不会不必要地干扰正常活动(Lindell和Perry,2000年)。保险需求也是风险缓解的一个类别;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缺乏巨灾保险的中国等国家的主观因素与巨灾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需求总是通过支付意愿(WTP)和保险意愿(WTI)来衡量。Ganderton等人(2000年)使用一项实验测试来衡量巨灾保险的个人WTP,并观察到保险成本、损失规模估计和损失发生概率是影响WTP的关键因素。Botzen和Bergh(2012年)发表的论文是一项与灾难性保险需求相关的调查结果相对完整的研究的一个例子。Botzen和Bergh(2012)使用支付卡测量荷兰洪水区居民的水处理厂。这些作者观察到,受访者的平均WTP高于精算保费,且WTP受到受访者洪水风险感知、风险规避水平和受访者房屋风险水平的强烈影响。

中国对巨灾保险的需求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灾难性保险的需求?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明确的巨灾保险或相应的产品,有关巨灾保险需求的研究只能通过实地研究或实验证据方法进行。目前,国内很少有文献采用这种方法。Wang等人(2012年)首次发表了以调查为研究方法的论文。这些作者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7459份调查问卷,并观察到灾害房屋保险的平均WTP约为综合保单保险金额的0.55%(中位数0.20%)。这意味着买方份额的可接受平均保险费率约为投保金额的0.55%,中位数为0.20%。他们还观察到,个人的灾难经历、保险经历和对保险的信任程度等因素是影响WTP的关键因素。由于他们的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考虑到实际限制(时间、成本等),问卷设计不可避免地很简短,影响因素也不完全清楚。因此,某些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详细分析。

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研究都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没有巨灾保险的国家;其次,由于方法的限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进行的研究缺乏对个别主观因素的讨论;第三,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洪水灾害与保险的关系上,而只有少数研究集中在地震风险感知与地震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上;最后,对我国巨灾保险的需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有限的详细讨论。

因此,本研究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武汉大学2013年“农村居民巨灾风险感知和巨灾保险需求”调查的数据,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研究个人对地震保险的WTI和WTP。我们还调查了风险感知、灾害经历、风险暴露、个人社会经济状况和个人特征等因素对地震保险需求的影响。

3 方法

3.1研究设计

条件估值法(CVM)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法,研究小组在假设市场条件下进行调查。CVM调查人们的WTP,以获得具体的环境改善或资源保护,以及人们是否愿意接受(WTA)环境或资源条件损失赔偿。CVM通常用于环境和资源的评价。目前,国外关于巨灾保险WTP的研究大多采用CVM。本研究测量了两种类型的农民购买地震保险的意愿:WTI和WTP的保费。

WTI的测量相对容易。通过提供特定情景和假设产品,我们询问农民是否愿意投保。现在有四种方法来衡量WTP:竞价游戏(BD)、支付卡(PC)、开放式(OE)和二分法选择(DC)。Wang等人(2012年)使用OE测量灾难性保险的个人WTP。Botzen和Bergh(2012)采用PC测量WTP。大多数现有的资源和环境研究都采用了DC来衡量水处理效率(Buzby等人,1995年;Hammitt和Haninger,2010年;Vasquez等人,2009年)。我们观察到,由于受访者的教育水平较低,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有限,将PC和BD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相对较好的方法来衡量基于政策的地震保险的WTP。投标游戏是所有技术中最古老的启发式技术(Venkatachalam 2004)。投标博弈方法的细节如下:CVM研究中的受访者将随机从一系列预先确定的投标中分配一个特定的投标。指定的投标可以是较低级别的投标,也可以是较高级别的投标。然后,将要求受访者对该特定出价说“是”或“否”,并且该过程将继续,直到“达到最高的积极响应”(Randall等人,1974年)。支付卡是另一种最古老的诱导技术,由Mitchell和Carson(1984)提出。支付卡将包含一系列的WTP值,个人必须从中选择其最大WTP值。我们调查中使用的详细方法在以下段落中描述。

在受访者能够理解情景的情况下,我们提供PC并询问他们“受访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保险费是多少?”如果受访者能够在PC的指导下回答问题,提问部分将结束。然而,如果受试者在几次试验后无法做出选择,我们使用BD来指导受试者。我们首先询问每个农民是否愿意以初始价格购买地震保险(P0)。如果答案是“是”,那么研究人员再次询问农民,询问价格(PU)高于P0。该过程一直持续到回答为“否”,并且该价格被视为被调查者的最终WTP价格。如果农民以初始价格P0回答“否”,我们再次询问农民,价格(PD)低于P0。该过程一直持续到回答为“是”,并且该价格被确定为被调查者的最终WTP价格。在支付卡中随机选择P0和Pi。

为了确保支付卡上的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在实际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我们决定将PC设置在5元到1000元之间。

3.2样品

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武汉大学组织的“农村居民巨灾风险感知与巨灾保险需求”调查。调查从2013年9月持续到2013年10月。本研究的调查区域是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的楚雄州。该地区90%以上是山区,容易发生地震(图1)。我们选择楚雄作为调查区域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国政府将在楚雄引入地震保险试点项目。这项研究将重点关注一个高风险接触群体——当地农民,他们在地震后总是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因为他们的位置依山而居,他们的房子也很脆弱。

图1研究区域:楚雄地震多发区

因此,他们最需要地震保险,享受政府全额补贴。第二,根据Terpstra et al.(2006),对洪水灾害风险感知的有限知识可能会导致沟通这些风险的困难。楚雄的居民非常熟悉地震风险,这大大便利了调查中的沟通,使我们的论点更具说服力。第三,这方面的研究将具有实用价值和政策价值。在地震保险试点项目开始时,政府计划采用城乡差别政策,政府向农村居民提供类似农业保险补贴的保险补贴。我国城乡差别政策产生的原因有:(1)城乡差距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乡对地震保险的需求程度不同。(2) 两者之间的住房条件也保持不变。农村居民通常生活在高风险地区,他们的住房很脆弱,而城市居民的住房要坚固得多。(3) 这两个地区的保险条件不同。在中国农村,人们拥有的大部分保险是政策性保险,这些保险由政府支持,如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相反,城市居民拥有的保险几乎都是商业保险,如汽车保险、公司经营的意外伤害保险。基于上述原因,城市居民应持有市场驱动的商业地震保险,而农村居民应持有政府支持的地震保险,包括政府提供的补贴。

表1调查区域的主要特征

最近20年的地震数量(gt;5.0级)

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

此试验区的位置

样本量

耀安

4

3344

西

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8916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