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炒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8 21:45:40

摘 要: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小毒。

主要治疗湿痹拘挛、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是风湿病科、皮肤科、鼻科的常用中药。

它主要含有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类、挥发油类、脂肪油类、酚酸类及其他化合物,药理作用有降血糖、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本文对苍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进行整理和总结,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苍耳子;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中药 药 代 动 力 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药代动力学(kinetics)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单方 和 复 方 在 体 内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体内的时量-时效关系,并 采 用 数 学 函 数 进 行 定 量 描 述 的 一 门 边 缘 学科[1]。

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含有许多结构不明确的组分,所以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不同于结构单一的化学药[2]。

长期以来,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是阐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主要途径,但中药发挥疗效的并不是单一的化学成分[3],这种研究并不能有效说明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内涵。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采用单体成分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已不能反映中药的哲学意义以及整体性,唯有多组分药代动力的研究才有意义[4]。

苍耳子是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苍耳子属于常用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湿痹拘挛、风寒头痛、鼻塞流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