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育《玩具分享会》活动设计文献综述

 2023-10-08 09:10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分享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指标,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全。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方式,学会共同生活。可是,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与人分享,而小班幼儿正处于分享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将阻碍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中指出:幼儿应该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养成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十分必要,它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二)概念界定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张宗麟[2]在《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论述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的教育,其实质是教会幼儿做人、培养幼儿人格的教育。

甘剑梅[3]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性质与课程地位》中的表述:“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人文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与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与品德及行为能力,成长为完整健康之人的教育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