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股权激励与成本粘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2:08

全文总字数:658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成本粘性是一种成本升降变化具有不对称性的成本性态,它能够直观反映出企业遭遇的宏观经济风险和微观经营风险,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反应了管理层的自由裁量权(代理成本)。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企业成本管理行为这一企业决策黑箱,而且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建立起了一座桥梁。

管理层作为企业成本决策的制定者,成本粘性的实质是公司代理问题的表现,股权激励的初衷正是缓解公司代理问题,因而研究股权激励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成本粘性的存在性

成本粘性是指成本费用随业务量变化时出现的不对称性,表现为成本在业务量增加时的变化率大于在业务量减少时的变化率。国外学者anderson等(2003)[1]选择美国公众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作为研究对象,首次以大样本实证证实了费用粘性现象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当营业收入增加1%时,费用增加0.55%;当营业收入减少1%时,费用减少0.35%,他们将收入增加时费用的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减少时费用的减少幅度这一现象定义为成本(费用)粘性。subramaniam和weidenmier(2003)[2]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成本费用的概念,将营业成本与销售和管理费用合并,他们以美国9592家上市公司1979-2000年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总成本粘性的存在性。kenneth,micheael and dylan(2005)[3]比较研究了美、英、法、德四国企业的费用粘性行为,结果发现上述四个国家都存在较强的成本粘性现象,并且由于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同,普通法系下的英、美企业的费用粘性程度低于法典法下的法国和德国。

国内学者孙铮和刘浩(2004)[4]最早将成本粘性概念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我国29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同样存在费用粘性的现象。孔玉生、朱乃平和孔庆根(2007)[5]将成本粘性的研究对象从费用拓展到营业成本,进一步验证了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且不同行业公司的成本粘性程度也存在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成本粘性计量

本项目所建立的模型参考了anderson等(2003)关于成本粘性问题研究的模型(详见附件)该模型是成本粘性假设检验的基本形式,因变量expense i,t/expense i,t表达了成本从第t-1期到第t期的变化率,自变量revenue i,t/revenue i,t-1表达了营业收入从第t-1到第t期的变化率,β2表示成本粘性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创新

国内外成本粘性的研究大多遵循委托代理的研究范式,从公司治理、代理问题等角度,检验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忽略了公司治理的手段对成本粘性的改变,特别是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目前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多集中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分析,鲜有股权激励与成本粘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