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心理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3: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大家都熟知,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而旅游者的心理主宰着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无论是要研究何种旅游形式,都必须先探析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模式,只有了解了这些,旅游工作才能顺利无碍的展开,旅游收益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国内已经有一些旅游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了,但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心理之研究还为数尚少。而自行车旅游消费者本身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也并没有很好的认知,这就导致了不仅是旅游景区及服务设施无法对自行车旅游消费者进行量身的产品定位和服务设计,也使得自行车旅游消费者无法评估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环节与其心理的必然关系。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旅游景区及服务设施对自行车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有所认知,从而把这些心理认知投放到运营上,并实现盈利;同时也可以帮助自行车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的消费心理的驾驭和权衡,并教会他们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在旅行过程中的消费其实是屈指可数的,无非是吃饭、住宿、景点门票,我们的研究也可使自行车旅游在线路规划中融合进自行车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使线路上的餐饮及住宿更加贴合自行车旅游者的旅游习惯和旅游心理诉求。

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之前的消费往往才是重头戏,涵括了车辆的购买及维修,装备、衣物、药物的购买,甚至于订宾馆、订门票等,消费蔚为可观。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站式的自行车旅游前的消费购物实体店,要不就是像giant、trek那样的装备实体店,而一些专用的骑行冲锋衣可能还得到户外店去购买,药物则只好去药店,至于预定只好去旅行社或者直接上携程、驴妈妈、同程之类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因为繁琐的购物流程,大大削弱了自行车旅游者对前期准备的消费欲望,甚至于干脆在互联网上完成对装备、衣物、药物等的全部订购。我们的研究也可使自行车旅游在服务设施尤其是购物设施建设中融入自行车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让自行车旅游者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关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知识累积阶段:从两次社会分工一直到19世纪,在这漫长的社会历史进化历程中,消费心理学基本完成了它的基本知识的累积使命,其中涵括了消费需要、时间、习惯、阶层、权益以及物质与精神等问题。

体系凝构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消费心理学逐渐体系化。应用心理学的广泛研究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借鉴,代表作有h.盖尔的《广告心理学》、w.d斯科特的《广告论》并于1901年率先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ology)的术语、e.a若斯的《社会心理学》、闵思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丹尼尔.斯塔奇的《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更是丰富了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而实验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为消费心理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对新问题的探索也加快了消费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过程。加之如美国消费者主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等都是消费心理学走向体系化的助推器。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者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通过比对国内外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心理研究,总结出各自的成就与不足

2、以环海南岛骑游为例,详细阐述自行车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

3、以短线路环太湖骑行和长线路川藏骑行为例,分析自行车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角色心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自行车旅游时新兴的旅游版块

2、自行车旅游消费者心理在国内外也鲜有人涉及

3、本文通过笔者亲身骑行经历,结合对车友的骑行调查问卷,真是展现了自行车旅游在我国发展的情况,并客观分析了自行车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