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开题报告

 2022-01-30 07: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国际贸易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复杂性,选择一种风险小信用高的结算方式成为交易双方的共同目标。在诸多结算方式中,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信用证脱颖而出成为了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信用证本身的一些缺陷以及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严峻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在此项业务中面临着巨大风险。

信用证是商业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人)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1)这种银行信用较商业信用来说更可靠,所以对进出口双方来说风险较小。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优势,信用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居于主导地位。但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跟单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包括手续繁琐,费用高等,信用证结算不再是理想的结算方式,因此信用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迅速减少,有关资料显示,欧美企业的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使用比例在进入90年代后已降至10-20%,另外,亚太国家的企业也在逐渐减少信用证的使用。(2)但我国作为一个入世不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企业信用并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认可,所以还是非常需要信用证这种以银行信用为依托的低风险结算方式。据悉,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的比例依旧高达80%-90%。

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业务也在竞争中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经常采取增大信用证业务规模的方式来增加银行收益。一方面银行可以收取包括开证费、议付费保兑费、修改费等各项费用,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信用证业务的风险承担者,又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操作风险等多重风险。我国入世至今也只有区区十二年,国内银行在应对风险方面明显稚嫩,再加上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的巨额增长,信用证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因信用证欺诈造成银行垫款就达数十亿美元,勿论其他风险导致的损失了。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如何识别这些信用证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已成为从事信用证业务的银行的当务之急。

二.本题目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有关信用证风险的分类,诸多学者做了很多不同的区分,白长军(2011)认为应分为由进口信用证自身的特性引发的风险,由信用证申请人资信状况不佳引发的风险以及由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失控引发的风险。而崔岩(2009)则简单地分为由进口商、出口商以及银行内部引发的风险。

类型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中的信用主要指的是交易双方的商业信用所带来的风险。

按照国际惯例和正常贸易程序,首先是开证行直接或指示付款行付款,然后进口商付款赎单。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是申请人自身规模有限,资金较少,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可能在承兑款项前就已经破产倒闭,造成无力支付款项。二是货物的质量有问题,影响到了进口商的销售,于是申请人就绞尽脑汁地寻找信用证或单据上的漏洞,在申请人故意不支付货款的情况下,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

由于银行兑付,承付只凭单据而不看具体货物。如果出口商故意和船公司串通伪造单据,议付行按规定付款。一旦议付之后,开证行以及进口商收到货物后可能会以品质包装等不符合同要求为由拒绝付款。此时议付行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只能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如果出口商属于恶意诈骗的话那么银行很可能血本无归;即使出口商最后交换款项也极大影响了议付行的资金使用效率。

类型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信用证业务中主要包括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化的风险。近年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信用证自身的特性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以下一些影响。

1.汇率波动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损失了大量资金。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必然也会对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我国作为进口方的商业银行在对出口方银行偿付美元后有可能因为美元的贬值在接受进口商付款赎单时获得的人民币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出口方的议付行在对出口商议付后,得到进口方的开证行偿付美元已贬值,从而造成损失

2.全球经济形势衰退,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一直以来,欧美采购商在国际贸易中普遍有不错的口碑。然而,现在部分美国商人的信用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可靠了。由于受到次贷冲击,美商要求对货款延期支付急增。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在中国涉及信用纠纷的金额同比增长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44%。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处理信用纠纷478宗,涉及金额为1.1亿美元。另外次贷危机引发消费市场需求在不断减弱。美国今年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62.3,3月是64.5,去年9月为99.5,目前美国购买力下降到自1982年以来最低水平。资金周转和消费减弱双重压力,令美国商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见,近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使得一些资金出现问题的贸易商铤而走险,制造信用证的欺诈。这就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遭受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类型三: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通过假冒印鉴签名,盗用他行密押以及加入软条款等。在此笔者仅对软条款进行深入分析。

所谓软条款跟单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可随时单方面解除其保证付款责任的跟单信用证,也被称为陷阱条款。UCP600明确规定信用证是不可撤销的,即使信用证中对此未作指示也是如此.但软条款信用证恰恰赋予了开证申请人或开证银行单方面撤销付款责任的主动权,其实质就是可撤销的信用证。换言之,软条款属于引而不发的炸弹,是否引发的决定权掌握在开证申请人的手中,受益人极有可能因对方的非善意行为而血本无归。软条款信用证极大地削弱了信用证付款的可靠性,经常被不法商人或诈骗分子利用。

类型四:操作风险

1. 内控制度不合理

对商业银行来讲,任何一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均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信用证业务更是如此。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由此形成的风险类型较多。一是由于商业银行对进出口企业和国际市场调查不够深入而导致决策失误引发的风险;二是由于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原因,风险预警不及时,控制措施滞后而引发的风险;三是由于上下级之间、左右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等引发的风险;四是在整个操作流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制度不到位,经办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引发的道德风险。

2. 人员素质

在信用证结算工作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因交单不符遭致开证行合理拒付的事例"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忽视对关键环节的审核;或是相关工作人员明知故犯,违规操作等诸多原因都会引发这类风险"另外,对国贸易结算中的相关国际惯例不熟悉,缺乏实践经验也会影响银行信用证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如果开证行在单据审核过程中出现此类情况,就非常容易给出口商的蓄意欺诈带来可乘之机,进口商发现单据不符而拒绝赎单,开证行持这种有问题的单据可能无法对货物进行处置,又或者是货物的处置价不足以弥补信用证款项,从而给开证行带来巨大损失"这类因自身疏漏导致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3. 稽核漏洞

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机构普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缺乏时分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符合现代银行业要求的先进稽核技术,因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就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自身信用风险的存在,结果导致难以在商业银行内部有效地进行信用风险控制

类型五:政治和法律风险

在信用证结算业务中,结算的任何一方所在国的军事、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无法履约的风险"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外汇管制,政局变动,法律变化等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的风险呈现多样化,银行必须要谨慎开展信用证业务,因为一旦遇到这些风险,尤其是跨国风险,往往解决过程相当繁琐,复杂且耗时耗力,甚至无法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

实践中,出口方不可疏忽大意的是,虽然跟单信用证表面规定了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但有关国家或地方的法律以及有关出单部门的规定,不允许跟单信用证上的规定条款得以实现"如国外开来的远期跟单信用证中,规定利息或最终贴现费由进口方负担,但到期付款时开证行又要求扣除利息所得税,因为根据该国的国家或地方法律,对利息收入均课征所得税"例如,巴黎国民银行曾根据法国税法第125条规定,擅自从付给中国受益人的利息中扣除了30%的利息所得税,但法国政府征收所得税的对象应是法国的企业和公民,而远期汇票是由我国出口公司开出,利息按规定应由进口方负担,所以不应扣除利息所得税"此外,意大利,塞浦路斯等国亦有类似规定,作为出口方应予充分考虑,电洽国外进口方修改跟单信用证中可能涉及到扣除利息所得。

以上是近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风险的类型,表现形式以及防范对策方面他们都给出了一定的描述和建议。但都缺乏一种定量分析,无法较准确地概括风险的大小等量化指标。这可能是源于以下原因:首先,国际贸易形势风云莫测,各种风险层出不穷;其次是风险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政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也的确难以测量;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时日尚短,运营方式与西方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各项规章制度也很不完整,客观上加大了控制风险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冷柏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梁树新.《跟单信用证与对外贸易》〔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宋雯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4)

[4]江南春,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探索,金融经济,2010,(6)

[5]郑志元,关于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10)

[6]J.Lowell Mooney. Letters of credit in the global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1995,(42):.

[7]IanSharpe,TayfunTuzun.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and Bank Default Risk[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2,(372):.

[8]贺东红. 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9]张燕歌. 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6.

[10]白长军. 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J]. 甘肃金融,2011,(6)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方面的大量案例进行整理和研究,力图对商业银行对信用证的风险防范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方面的现状分析,研究内容粉以下三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文献,充分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充分占有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方法。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因素,采用实证分析并结合案例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信用证应用现状做定性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主要系统分析了在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证业务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运用最新的现实案例来分析这方面的的现状,在对以往信用证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对未来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政策建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 文献回顾,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014年2月到2014年3月 数据分析和论文框架构成

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 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