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与政策保障开题报告

 2022-08-10 15:02:5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6.1%,我国步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的城镇建设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健全、各类城市病突出等问题,为了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江苏省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生产力布局最合理、综合发展最全面的地区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机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各种有利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建议。

3、写作提纲:前言一、文献综述二、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论辨析三、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验借鉴四、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农业劳动力迁移综述:对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国外学者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将预期收入的差异视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因素。

其后的研究者如taylor等均认为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决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7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15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4.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2022年6月10日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 6.2022年6月20日前--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工作; 7.2022年6月18日--6月30日:院系完成论文工作总结、遴选参评省优论文、督导组毕业论文校内抽检工作。

5. 参考文献

[1] Edward Tailor, Scott Rozelle and Alan de Brauw. Migration and incomes in Source Communities:A New Economic of Migration Perspective from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2,52:1 [2] Douglas S.Massey. Social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rom Latin America. Population Divisio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ited Secretariat Mexico City, 2005. [3] Munshi, Kaivan. Networks in the Modern Economic:Mexican Migrants in the US Labor Marke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4:118 [4] Tiebout C.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64 [5] Hochman, O.D.Pines and J. Thisse 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 [6] Carrington,W. Detragiache,E.,Vishwanath,T. Equilibrium Migration with Endogenous Moving Cos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4): 909-930 [7] Spilimbergo,A.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Transfer,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7(4): 641-650 [8](美)西奥多#183;舒尔茨著,郭熙保译.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 [9] Wallace E.Huffman and Scot Rozelle. Migration and local off-farm working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Denver , Colorado: 2004 . 1-4 [10] Scott Rozelle. Gender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2004 [11] 胡金谊.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江西农业学报, 2007 年第 3 期 [12] 李宝芳.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探源.理论导刊,2013 年第 1 期 [13] 徐家鹏.城镇就业风险、环境、条件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逆向回流.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年第 8期 [14] 赵春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决策及其个体属性影响: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南方人口,2014年第6期 [15] 程名望、史清华.两代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以上海 1446 分调查样本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 5期 [16] 高岩辉、刘科伟、张晓露.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流派与地理学的视角.人文地理杂志,2008 年第 5期 [17] 高国力.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下的城市发展思路调整.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 年第 8 期 [18] 蔡昉、都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长期性、效应和政策.学术研究, 2004 年第 6期 [19] 吴兴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5 年第 1 期 [20] 吕文静.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