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的稳定性探析开题报告

 2022-07-20 14:07: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的意义

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是欧洲一体化超越国家主权的重大实践。在2007年以前,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波动很小,欧元在大体趋势上走强。然而,2007年以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扩散,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开始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起,欧元区成员国希腊、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先后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挑战,也对欧元区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发展提出了质疑,引发了人们对欧元区前景的担忧。

(2)选题的理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是欧元区的稳定性。一般而言,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有以下四大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对于欧元区而言,维持价格稳定是首要目标。欧元稳定目标的实现与否与欧元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欧元区国际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欧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的爆发明显与欧元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本轮债务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欧元区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安排上存在的问题。怎样正确地从本轮债务危机中吸取经验,以及对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安排做出改革以谋求更加有效地稳定,已成为欧元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万志宏,陈汉鹏(2015)依据货币一体化理论,从区域视角总结影响货币同盟内在稳定性的因素,分析欧元区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在联系,探寻实现欧元区长远稳定的政策方案。

谢世清,郏雨薇(2015)阐述分析了欧洲稳定机制(esm)创建的背景与进程、运作机制、援助程序与方式、援助案例与总体评价,并且通过对西班牙和塞浦路斯的援助案例的分析显示出欧洲稳定机制的作用。

曹宏苓(2010)从引发欧元危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企业理论等基本理论为工具,论证了欧元的机制性缺陷和欧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挖掘出了隐含在危机背后的根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2.31,撰写、修改、提交开题报告。

2022.1.19 -2022.1.22,撰写引言。

2022.1.23-2022.1.28,撰写欧元区货币稳定的目标和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万志宏,陈汉鹏.从主权债务危机看欧元区的稳定性[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8-26.

[2] 谢世清,郏雨薇.欧洲稳定机制(esm)的运作及其评价[j].宏观经济研究,2015,(1):152-159.

[3] 曹宏苓.欧元危机与引发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6):20-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