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电压控制下离子电流的输运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6:26: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最近十多年中,纳流体器件得到了快速而蓬勃的发展,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传感与致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在传感方面,纳流体器件适于检测通过其中的生物单分子及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dna测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通量测序最重要的方向,将为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在致动方面,纳流体器件也有重要应用,包括利用离子耗尽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控制燃料电池中质子的输运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纳米孔用于单分子检测研究的里程碑标志是kasianowicz等于1996年发表的关于利用α-溶血素蛋白纳米孔对单链dna、单链rna易位行为的研究,他们首提出了利用α-溶血素对dna测序的设想,开启了生物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的新篇章。

之后的20年里,mspa孔蛋白、噬菌体phi29连接器等生物纳米孔的研究相继发表,丰富了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2001年,li等发表的一篇关于聚焦离子束制备直径为1.8nm纳米孔的文章,开启了固态纳米孔制备和研究的新时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查阅与选题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熟悉专业知识,了解离子电流的形成及设计理论及方法。

利用comsol设计方法分析门电压控制下的离子电流的输运机理,通过调节门电压的大小,以及控制方式,理解不同纳米颗粒通过纳米孔的电流堵塞效应。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对单分子进行简化,建立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的有限元模型,仿真纳米孔及带电分子颗粒穿过纳米孔时的电势分布、浓度分布,研究分析溶液中离子电荷的分布、流体流动的情况以及纳米孔的电导特性,揭示带电颗粒易位穿过纳米孔的过程中对离子电流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从溶液类型,溶液浓度;单分子本身质量大小,分子牵引方法;纳米孔直径大小,壁面设置等方面着手研究,提高相对电流堵塞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