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雾化的室内环境调节实验开题报告

 2021-08-08 19:56: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环境对自身健康是否有影响,而pm2.5更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pm2.5对于人体的危害巨大,并且目前比较泛滥,抑制pm2.5势在必行。

而有人进行监控发现,雨天过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利用这一自然现象,模拟雨天环境,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对pm2.5进行抑制,并且使用植物与之配合,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净化空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斯考温德和布朗对微细水雾的除尘性能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细水雾能有效地捕集呼吸性粉尘。

而后新泽西声能发展公司率先开发出一种能产生微细水雾的超声波雾化器,之后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使用干式除尘器带来的问题以及清灰工作带来的二次污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以此为依据分析微细水雾在各种环境参数(风速、温度、湿度等)下对细颗粒物的捕获效果。之后设计室内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进行试验,并且在实验环境中加入一些家中常见的绿色植物,以此观察有、无绿色植物以及不同的绿色植物对于pm2.5的吸附情况,参考相关资料,得出对于pm2.5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再将实验结果与之前预期的效果相比较,从中找出一些不足并提出对原方案的修改和完善措施。

时间安排:

1月10日至1月25日 收集资料、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装置在传统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PM2.5含量功能的基础之上,又可以对室内空气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功能,可以在调节PM2.5的同时将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令人体舒适的范围,营造一个令人健康且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并且在其中还检测了一些绿色植物在空气净化器周围时对于PM2.5的吸附情况,选取出其中对于PM2.5吸附能力比较强的植物,为人们平时家中抑尘植物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