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结构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20:38: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杨树(populus)是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的统称。

全属有100多种,共分为5大派:青杨派(tacamahaca)、白杨派(leuce)、黑杨派(aigeiros)、胡杨派(turanga)、大叶杨派(leucoides)。

杨树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的特点,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也是世界人工林发展的三大重要速生树种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此早有研究,2011年李龙对杨树无性系不同密度林分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早期生长的影响,发现密度因素对树高、胸径产生极显著影响。

于连家通过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之间的关系,亦得出了相似结论,即密度对胸径生长量影响较大。

南京林业大学侯银[2]对江苏省苏北地区不同林分结构下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林地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有显著差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1)不同林分结构对杨树人工林林木生长的影响;(2)不同林分结构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3)不同林分结构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2.研究计划:以南林895杨(p. euramericana cv. nanlin-895)10年生苗为材料,在江苏泗洪县陈圩林场设置标准试验林,选择4种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通过测定各林分结构下林木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等指标,研究不同林分结构下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2.1林木生长特性调查 2.1.1林木生长量调查分别于2016年12月与2017年12月用胸径围尺测定每块样地内所有林木(去除边缘木)的胸径,计算平均胸径,再利用测高器测定5 ~ 10株平均木的树高。

2.1.2 林木冠层结构测定分别于2016年6月、9月、12月和2017年3月,选择一个阴天上午,在每个样地随机选取5个点样方,采用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ci-110)测定林分冠层结构的相关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在设置不同林分结构时,选择4种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株行距包括3 m 8 m、4.5 m 8 m、5 m 5 m、6 m 6 m,其中3 m 8 m和5 m 5 m以及4.5 m 8 m和6 m 6 m分别为同一密度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配置,较之以往更为严谨细致,减少了不同配置形状所引起的误差,同时,测定相关指标时所用的方法博采众长,简单精准。

参考各类文献时,针对与本试验相关的内容多方推敲,兼收并蓄,力求全面客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