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草竞争对杂草生长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21:41: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被竹在园林中常被用来作为地被植物。地被竹类优点:较强的园林绿化观赏价值;根系发达,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对于水土保持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地被竹类的缺点:与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草本植物相比,前期的地被竹类投入的资金较大,需要2-3年时间才能完全覆盖地面,导致黄土裸露。而园林绿化常用的草类植物生长能力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前期投入成本也较低。根据环境条件选取适宜的竹种,可以提高园林的绿化效果。而园林绿化中,竹类地被植物和草类植物互相搭配,具有延长视觉的功能,也是造园的一种绿化形式。为响应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倡竹草混播。利用地被竹类优点,可以保证在2-3年的时间内地被竹类可以覆盖地面,加以草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可以避免无黄土裸露的问题,两者互利互补,从而使得生态型社会得到最大化的经营管理。为了为同一生态条件下进行植被配置提供更好的参考,有必要进行地被竹类和草类之间的竞争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对草地植被的竞争进行了大量研究。Grime曾对80余种草本植物的潜在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和红三叶的竞争力属于较高水平。Goldberg等运用回归系数作为参数对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植物竞争研究发现,竞争力大小的顺序为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猫尾草、酸模、藜和短苞反枝苋。Grove和Williams发现,在三叶草和粉苞苣的混生种群中。后者的竞争能力受到专性寄生锈菌存在的严重影响。其他的类似研究发现,不同植物的竞争能力因真菌感染而大大减弱。1997年,Casper和Jackson充分论述了地下竞争的机制、根系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2001年,Schippers和Kropff结合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特征提出了草地植物的竞争模型

国内学者也对草地植物的竞争关系进行了部分研究,马春晖等对冬牧70黑麦和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的研究发现,在整个混播群落中,冬牧70黑麦生长快,植株高,其竞争能力强于箭舌豌豆,在竞争中占优势。樊江文等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对黑麦草与其他6种植物的竞争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对其他6种植物竞争力由强至弱的排序是绣线菊、芒、白茅、地榆、鸭茅、白三叶;相反。其他6种植物对黑麦草竞争力的大小排序为白三叶>鸭茅>地榆>白茅>芒>绣线菊。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关于种内竞争的研究比较少;其次,关于竞争系数、指数的研究亟需完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通过对竹草混播地的杂草类植物的类群划分,研究不同距离尺度上,杂草的品种、数量和生物量的差异,来探讨竹草竞争对杂草生长的影响。

计划:

2016.1.5-2015.2.19,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地被竹适宜在园林中做地被植物,而竹草混播既能降低投入成本,延长视觉,还能更好的覆盖地面,提高园林绿化效果,响应了节约型社会要求。

通过杂草与作物竞争的特征,对杂草进行适时防治,为更有效防止恶性杂草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建植竹草混播地时,确定建植种的竞争效应和竞争反应,对于获得稳定的群落结构和动态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