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稻田小麦季氨挥发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1-23 21:04: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氮肥用量不断增加[1],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氮肥施用最多的国家[2],氮肥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粮食作物的产量。

但进入21世纪后,过量的氮肥施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造成大气污染、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3]。

当季施入的氮肥除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或被作物吸收外,仍有一部分通过径流损失、氨(nh3)挥发等形式损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 研究目标:稻麦轮作体系下,通过观测小麦季轮作周期内施肥后土壤nh3挥发动态变化及季节累积量,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稻麦轮作体系下小麦季土壤nh3挥发的影响,进一步换算氮肥损失率。

从而综合评价生物炭对稻麦轮作体系下小麦季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2 研究内容:观测稻麦轮作体系下小麦季施肥后探究土壤nh4 ,ph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测定小麦nh3挥发损失等,分析影响nh3挥发的各影响因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 研究方法:3.1.1土壤nh3挥发测量:土壤nh3挥发测量采用海绵-通气法。

将直径为16cm厚度为2cm的海绵用15ml磷酸-甘油溶液均匀浸泡,分上下两块放置于内径15cm、高25cm的圆形聚乙烯塑料管内,置于田间吸收土壤nh3挥发。

于施肥前一天采集一次,然后在施肥后的一周内每天采集、一周后每隔两天采集一次,至观测到无明显nh3挥发停止采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4.1在生物炭对稻田小麦季氨挥发影响研究方面,不但从理化指标(土壤nh4 、ph动态,土壤和小麦基本理化性质),而且从生物指标(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4.2本次试验通过对所施氮肥和生物炭的不同用量来设置各处理,以此来研究肥料和生物炭之间的相对关系对氨挥发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全面性,并为合理施肥和使用生物炭提供理论思路。

4.3关于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类型nh3排放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研究结果对实验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有参考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研究计划:本次试验在实验室的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完成该季小麦的(2016.11-2017.5)种植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并及时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在结合农田管理模式、自然条件(温度、降水等),农田施肥,生物炭的施入等条件下,明确稻麦轮作系统下小麦季土壤nh3挥发的规律和特征,研究影响nh3挥发的因素,计算小麦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合nh3挥发综合分析和实验室之前的研究成果及查阅的相关资料,评价生物炭对稻麦轮作体系下小麦季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完成论文。

5.2预期进展:2016.10-2016.11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2016.11-2017.5 种植该季小麦,观测田间数据2017.5 测小麦氮含量,整理数据2017.5 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