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沦丧与人性回归的辩证思考开题报告

 2022-05-03 09: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但又是伦理学所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不得到很好解决,就不能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改革开放、伦理学得到恢复和重建以来,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学术争鸣与讨论。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得到重建之初,伦理学界的主流坚持了一定的经济关系是构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客观基础或者说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这只是一种哲学世界观意义的正确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来说,这固然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理论立场和前提,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结论直接作为伦理学理论,这显然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研究的。历史上的几乎所有的道德家都主张用社会性的规范来约束人的本能、生理欲望,以使之符合于一定的社会秩序和人类共同生活的要求。如荀子讲人“如果顺着情欲去做,必然做出恶事来”。这种观点一方面把道德的基础与道德直接混为一体了,说人性的自然性可以成为道德的基础,并不等于说它就是道德,而是说它可以成为人追求并实践道德的动因。因为“一般说来,道德不应该无视或鄙弃人的自然属性,而是应该根据一定的现实条件,使它们得到合理的维持和发展”。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人性中的社会性不断提升人的自然性并使之得到合理满足。所以文章研究道德及人性件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道德对于人来说永远是一个神圣且永恒的主题。它“正在替代‘知识’问题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因为,知识问题已经失去了对思想的压力,虽然知识能力仍然有着‘理论上的’难题,但在实际上却已经足够有效,而道德问题却汇集着给人们思想造成现实压力的各方面难题,法律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等等。文章通过对道德沦丧与人性回归的辩证分析,找出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指出道德缺失状况下人性起到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二.研究内容,论文构造及预期的目标。

道德上的善恶是一定社会主体依据特定道德目的、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所作的道德价值意义上的描述、判断与评价,人性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系统,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人性,也没有抽象的性善性恶。文章通过介绍此研究的背景、目的,指出此研究的意义所在。另外讲述了道德的实质,影响道德因素,人性的本质,人性对道德所起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状况下,我们又该如何发挥人性的作用来促使道德的回归。

1.绪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对文章的研究笔者主要采纳调查法和文献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调查法——是通过调查来发展课题所学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肖群忠. 人性与道德关系新探[j]. 甘肃社会科学,2001,05:12-18 22.

[2]王松岩. 人性与德性:休谟人性视阈下的道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严存生. 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1:3-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10日,指导学生论文选题,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2,2022年1月10日至3月2.指导教师完成任务书,学生收集论文资料。3. 2022年3月3日至3月16日,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2022年3月16日至4月25日,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