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去乡土文化之地亲近自然。在这一大环境下,江心洲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与喧嚣的城市相隔、一览无遗的江河风光、淳朴的民风、大片农田、种类丰富的植被等等。而就江心洲的目前状况而言,需要开发,需要发展,需要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江心洲的需要,也是南京的需要。基于这些现状,在保有本土特色、合情合理,紧抓生态二字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迫切需要打造属于江心洲特有的滨水景观。
意义:通过打造一个具有本土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生态滨水景观,一方面营造出更好的居住环境,优化当地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外的吸引力,带动江心洲生态产业链。生态景观带动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景观的更好营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循环模式。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北川羌族自治区的永昌河景观带的设计紧扣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生态性的设计理念。将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融入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一个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场所。设计的范围呈带状,围绕当地居民、蜿蜒水系、大片农田展开。适当保留原有的地域特征,如地域的肌理、桥梁、水系、道路等,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保证生态的延续发展。紧扣当地的民族风情,设计出被其认可且具归属感的景观带,如:以羌红线为主题的道路系统,以云水谣为主题的水系设计,多形式的生态林,原生态的乡土场所等。
在整个设计中,力求减少人工痕迹,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大量运用现有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营造景观的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分析:1、强调环境的地域性、民族性、本土性,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属于羌族人民特有的民族性的景观带。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对当地沿江地带,规划范围附近的基本现状的考察与分析。(包括区域气候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土质土壤、植物环境、周围的建筑环境、道路交通、地形标高等)
2、对于防洪堤岸的处理,在功能性作用的前提下,营造更好景观。
3、紧扣生态二字,植物、道路等合理布置,形成一个集自净、防汛、涵养水土、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
4. 研究创新点
、贯彻三才之道的思想,在天、地、人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设计出一个具有本土性、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多样性且具传承性的滨水景观。
2、对规划范围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研究,寻找出潜在的植被,运用高新技术或者新颖的设计思路,对大地肌理进行缝合,尽可能的减少人工痕迹,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起到涵养水土作用、能够自循环的小型生态系统。
3、较大堤岸面积,使得滨水景观的主体堤岸水体植物,处于一个同等高度的位置,堤岸与植物间的融合,植物与水体间的融合,堤岸与水体间的缓冲或融合,成为本设计的特色亮点。通过融合,营造出更加生态的滨水景观。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关中鞋垫刺绣的传承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 论拙政园的“声景”环境设计手法的当代价值开题报告
- 综合材料《Ta》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创设应用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图像识读”语境下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提问实践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拓展研究——以基础几何与动物造型系列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设计创意实践培养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衍纸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兴趣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彩香中学美术社团为例开题报告
- “非遗”进课堂实践初探——从《偶戏》课例出发开题报告
- “设计·应用”领域“大单元”教学刍议——从人美版四年级教材课例整合出发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