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养与人才心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9-08 09: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 国内外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及研究

(1)教养方式

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已经意识到,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他认为父亲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和温暖。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1939)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1-接受———拒绝,2-支配———服从。他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

鲍德温(A.L.Baldwin,1955)将家庭教养方式维度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和依恋———干涉两个维度。他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行为和领导行为,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限制而不宽容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霍夫曼(Hoffman,1970)研究了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他的研究表明,强制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爱的收回”会导致儿童与父母感情破裂,使儿童体验到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感,并且会使儿童产生过度的内疚感,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去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恩(Baumrind,1967)的研究,她采用家庭和实验室观察研究,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要求和责任,并由此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威信型、专制型和纵容型三种类型。后来发展为权威型(民主型)、专制型、纵容型和疏忽型。Steinberg等人后来提出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专制、放任和溺爱四种维度。

国内的相关研究从80年代开始兴起,国内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最常见的是参照Baumrind和Steinberg的分类,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漠不关心型四种类型。各教养方式表现如下:

民主型的父母与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专制型养育方式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父母用权利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孩子思考,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和认识,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去活动。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回避、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溺爱型养育方式的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进行管教,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对孩子怀有过多的期望和爱,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即使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也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长大的儿童非常不成熟,当要求他们处理与他们当前的期望相冲突的事件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表现出反叛行为;另外由于他们对家长过于依赖,使他们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且大都是非不分、自我中心。漠不关心型的父母忙碌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对子女的成长主要是食品衣物等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很少关心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这类父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他们甚至不能适时指导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

(2)教养行为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长,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又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存在差距有关。因此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缓解就业难的重要环节,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则是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即生涯适应力。

所谓的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应对生涯任务、生涯问题、生涯转折和生涯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生涯发展时的心理资源。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涯适应力是个体获得长远的职业成功而应对职业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生涯适应力及其影响因素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父母被认为是在青少年生涯适应力的发展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已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的生涯适应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以冷漠、忽视为主要特征的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的生涯探索活动有消极影响,与之相对照,以温情、坚定而又民主为主要特征的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的生涯探索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子女的生涯适应力密切相关,但几乎没有研究考察父母教养行为影响子女生涯适应力的作用机制。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人的发展,环境既可直接作用于人的发展,又可通过个体自身的因素间接作用于人的发展。根据此理论,父母教养行为这一环境因素除了直接作用于个体的生涯适应力外,还可能通过个体内在特质间接作用于生涯适应力。成就动机是个体重要的内在特质,是个体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获得完满结果的内在动力。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会对子女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对子女有温情、理解并能适当控制的教养行为对子女养成积极的成就态度有帮助;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成就动机水平的大学生主动性更强,有强烈的进取心,在面对生涯问题或任务时,更倾向于挖掘自身的潜能,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生涯适应力。

这些研究发现综合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可能在父母教养行为和其生涯适应力之间起中介作用。或者说,父母教养行为可能通过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这一中介机制间接影响其生涯适应力。因此,本研究将在考察父母教养行为和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成就动机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二)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再如今的时代,人才心理的健康越来越收到重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保证再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和同事领导之间的相处融洽,如何才能保证人才心里的健康,往往与大学生的原生家庭无法脱离干系,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重点都在于家庭教养与青少年的成就动机,人格特点等的研究。对于本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更深层次的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与人才心理之间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

【1】卜尚聪,马莉萍,朱红,(2021).精英大学本科生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影响研究.教育学术期刊,8.

【2】罗苑,齐平,(2009).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研究综述.宣春学院学报,31(2).

【3】孟建芳.(2021)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性影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3).

【4】孙元元.(2014).父亲教养行为与4岁幼儿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苏霞,董振华.(2015).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1),174–177.

【6】黄坚.(2014).足球运动对现代化人才心理健康的影响.黑龙江科学,5(11).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一) 研究设计: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大学生家庭教养与人才心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拟编制一个三维度的家庭教养问卷。在南通大学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200名,考虑专业、年纪、性别等指标的平衡。

工具:(1)自编人才心里问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人们对成才的热情如何,人们更愿意成为哪一行(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等行业)人才的热情如何,在成才方面,各种人才的素养如何,在成才方面,成才后的价值观如何。

(2)自编三维度家庭教养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心理营养、社会互动、自我实现。其中心理营养分为安全感、趋乐避苦、追求资源、追求自我效能、追求自我价值五个分维度;社会互动分为关系需要、合作需要、竞争需要和利益需要四个分维度;自我实现分为超我和自我调节两个分维度。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用问卷法进行研究。寻找和编制相应的问卷,然后在被试群体中进行施测,然后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

2.技术路线:文献分析→问题提出→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结果→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四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指导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有较好的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