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研究开题报告

 2022-02-21 0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90年代以后,中国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几年,网络技术日益发达,随之产生的通讯工具也日益便捷,从最初的网络聊天室发展到如今的微信、微博,网络聊天形式越发多样,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另一端的即时动态,网络这种即时通讯也终于取代传统通讯方式,因此,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形式多样,有借词、新造词、方言词、谐音词、缩略词等,其中借词主要来自英语,例如因特网,谐音词如辣鸡(垃圾),方言词如港都(笨蛋),缩略词如(bty),这些网络词既幽默又能起到讽刺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首先例举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将此罗列归类,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生命力、产生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反映出的国民心态和社会心态;接着分析网络流行语对词汇的丰富与污染作用,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网络流行语规范的必要性和不利于网络流行语规范的表现。

预期目标:尽可能全面地分析网络流行语,进而挖掘网络流行语规范的途径,从不同方面分析,包括科技、市场、社会和个人等角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1)观察法 通过网络流行语的罗列,将其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其产生的规律,辩证客观的看待网络流行语。

(2)文献法 通过翻阅书籍,查阅网络资料,了解并之前研究者的观点、看法。

(3)经验总结法 对前人的研究结果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并加以概括、升华、总结,从而形成个人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J],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30.[2]王少磊,《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4.[3]王仕勇,《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第71页,2016.11.[4]史美娜,《从网络热词的出现看社会语言新新发展》[J],安徽大学,2011.5.[5]陈原,《社会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三版,第193页.[6]盛若青,《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复旦大学2004.3.[7]陈万怀,《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及功用解析》[J],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2011.3.[8]伯拉德,《社会语言学》论文集[M],1972年,第七页.[9]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3.6 见面(或网络)沟通,确定题目。

2. 2022.3.8 选题,教师申报课题,学生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3. 2022.3.8-2022.3.15 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继续查阅资料,为撰写论文做准备4. 2022.3.15-2022.3.22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写作提纲、论文5. 2022.3.23—2022.4.30 完成论文初稿6. 2022.5.1—2022.5.10 教师批阅,督促学生修改7. 2022.5. 10—2022.5.21 完成再稿、三稿、定稿。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读论文8. 2022.5.21—2022.6.2 教师评阅论文(填报评阅教师评分表)、学生准备答辩 9. 2022.6.2—2022.6.9 各系组织论文答辩,填报答辩评分表及答辩考核评议书;汇总上报毕业论文成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