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与盛唐审美风尚开题报告

 2022-02-13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在历经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后,中国古典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动力与发展。数个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积淀、以及文学作为艺术这个层面的经验积累、方法探究、体式革新等合力铸造了唐代文学这一朵夺目的奇葩。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全唐诗近千卷 ,收录有唐一代逾四万八千首。在这部皇皇巨著中,笔者发现存有《少年行》和以“地名 少年行”为题的唐诗计七十余篇。尽管该类诗篇与其他例如咏物、怀古、闺怨、边塞类等相比,在数量上差之千里,但是见微可知著,通过学习阅读并进行相关查找,本文将对唐人《少年行》和以“地名 少年行”诸篇进行阅读并加以个人浅近的评析。

目的:通过对数十首诗歌文本的研读,辅以相应的理论知识,试图从《少年行》这一微小的一个侧面来对唐诗有一个别样的解读以加深我们对唐朝文学的理解与印象。除此之外,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或者说它更加鲜明、生动、集中了当时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态度。诗歌不仅可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而且也能够揭示其内在本质。不仅表现了诗家的个人的综合个性风格,而且也再现了唐王朝的气度。所以尽管大唐已经远逝于历史的辙印中,我们能够并且应当主动地去从这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解读唐诗透露出来的美学品格,感受所研究诗歌中蕴含的唐王朝历久弥新而又能始终振奋人心的格调与气象。

意义:首先,欲要探求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对于其表层的欣赏是必经之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通过所学知识以及指导老师的点拨,对文学文本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阅读与研究,其过程可能并不十分顺畅,但在行文之中躬身亲为,本身就是对个人的一次检验与锻炼,从而加深对这类作品的领悟。其次,唐朝的气韵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厚重深远的,往往给人的感觉笼统的。它似乎不如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概念那般抽象与明晰。当然这主要是文学的创造性使之然也,可笔者希望能从所研读的这一类诗作中,得出一些相应的、具体的解释以便于对理解唐代的审美风格上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自魏晋南北朝以降,关于“少年”类诗作的题目的演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图从历时的角度大致了解从其发轫直至唐代的相对较多数量的轨迹。并且通过阅读文本,对诗歌中作者所选取的题材也进行了比较。吃泡面和人进一步确定了唐代少年行的大致的内容分类并引出文章的下一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分析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唐朝的审美格调以及少年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精神面貌。并且,细读作品发现了诗中有贯穿前后的几种意象如酒、少年经常出入的典型场合、兵器(宝剑与弓箭)、坐骑、乐曲等。该部分同时也对诸意象进行了相应的解读并且加以适当论证以佐证整个诗篇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此外,由于整个这一类别的诗歌数量有限,所以文中也选取了一些著名诗人及作品为例证进行深度的探究。第三个部分与上一部分共同构成全文的主体。主要是针对“少年”这一形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首先,引入德国学者莱辛在其代表作《画与诗的界限》中阐述的诗画之别的理论,来探寻少年行这一类诗中少年这一典型的画面感与动作感。其次,结合当时唐朝的时代与社会因素,加之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情感等因素,分析该形象的有机构成。以及其富含的审美意义。再次,作品中呈现的少年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从一个模型浇筑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文中会对其进行比较。第四个部分,《少年行》这一类诗歌并未随着唐王朝政权而为后来者所推翻。文学是进步的,这种进步也不是取而代之的。在宋至明的文人中,也有相应的题材为诗家所采纳。但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在数量上与显出微薄。而且更重要的是诗中所体现的时代力度与格调业已不复回返。从反面也验证了唐诗《少年行》的独特之韵。

目录如下:

1.《少年行》题目的演变与题材的转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文本细读法。细读该类作品以及魏晋、唐代诗歌理论的相关文章

文献研究法。细读研究唐代关于此类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例证分析法。结合具体诗人作品深入分析思想内容及“少年”形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2017

[2]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2014

[3]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