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奇幻小说中的第二世界研究———以托尔金为例开题报告

 2022-04-03 1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笔者认为,国外学术界对于《魔戒》和托尔金其人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55年《魔戒》出版起,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支持者与批评者各执己见,此时学者们对此作品的内容、体裁争议较大。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即笔者认为的第二阶段,各界对《魔戒》的研究逐渐成熟,研究者们的思路也渐渐拓宽,他们的研究目光开始聚焦到作品的主题、现实隐喻、托尔金的语言学、作品流派、宗教元素、政治讽刺等等,学术界对托尔金的态度也发生了整体的转变,并开始充分意识到《魔戒》的价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转折,即2001年彼得·杰克逊将《魔戒》三部曲改编为《指环王》并成功上映,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促进了学术界对托尔金及其作品研究的新高潮,也为学者们打开了影视改编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

关于第一阶段,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支持者与批评者分为了两大阵营。支持者中的代表人物兼托尔金好友c.s.刘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极力赞扬并称“《魔戒》与《圣经》一样厚重,也如《圣经》一样,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同时在《权力的废黜》(1955)中赞扬《魔戒》中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认为其是一部伟大的哲学作品。伯纳德·莱文(bernard levine)也称《魔戒》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认为它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人得到身心的慰藉。而反对与批评者则抨击《魔戒》脱离现实,甚至把它定义为儿童文学,例如主要反对者美国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ilson),他在《哦,那些可怕的半兽人!》(1965)中提出,托尔金的作品是胡编乱造的儿童故事,难登大雅之堂。苏格兰文学评论家埃德温·缪尔(edwin muir)虽然不否认其文学价值,但是他认为书中的故事缺乏两性的魅力。

到了第二阶段,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托尔金及其作品的认可度得到了提升,并从多维度展开研究。迈克尔·怀特(white,m.)在《魔戒的锻造者:托尔金传》中以传记的方式表达了对作品的高度认可,同时介绍了托尔金生平,并穿插了其他评论家对托尔金的观点。在语言学方面,露丝·努尔(ruth s.noel)在作品《中土的语言》(1982)进行分析;语言学教授汤姆·希培(tom shippey)写下《通往中土之路》(1980),并表示,托尔金对《魔戒》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对语言学的热爱;betty j. irwin在论文《archaic pronoun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1987)中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魔戒》中的古语代名词。在文学体裁、流派方面,gloriana st. clair 在《“the lord of the rings" as saga》(1979)一文中从史诗传说、冒险故事、童话故事等多角度分析了《魔戒》;在期刊论文《the genre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1970)中,alexis levitin 从文学类型与流派入手分析其对作品主题的影响。在宗教角度,皮尔斯(joseph parce)在著作《托尔金其人与神话》(1998)中通过托尔金所信仰的天主教视角出发,分析了其中的宗教主题;kath filmer 在《an allegory unveiled: a reading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1987)一文中既涉及了宗教元素,又提到了托尔金作品中的隐喻。最后,关于托尔金其人和《魔戒》三部曲本身,david paul pace在期刊论文《the influence of vergil's "aeneid on the lord of the rings"》(1979)中分析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对托尔金的创作影响;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alexis levitin在《power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1970)一文中解释了权力在善恶斗争中扮演的角色;《elegiac element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1978)的作者robert lee mahon围绕悲剧来分析作品中的挽歌元素;《poetry as metaphor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1977)一文也涉及了悲剧主题,作者william reynolds又从喜剧角度重新看待了作品,并加入了诗歌隐喻;richard p. bullock更深一层地选择了自由意志为切入口,在《the importance of free will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1985)一文中提出,意志是这部史诗中最重要的主题。由此可见,在第二阶段,学术界在对托尔金和《魔戒》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第三阶段乃至今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分析、鉴借,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托尔金笔下的“第二世界”的文学研究、影视对比研究和现实意义研究。

对于文学研究,即基于作品文本的研究,首先应介绍“第二世界”这一奇幻文学的概念,并从托尔金笔下的第二世界与第一世界的联系入手,分析其与北欧神话的联系,如冰与火的原始意象、种族与地理构成、数字的运用、预言与诅咒。其次探究第二世界的叙事艺术,如悲剧基调,托尔金式英雄主义。再次,深入一层发掘托尔金建构第二世界的意图,即“世界的复魅”和对战争的厌恶、对自然的向往,并结合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寻找其精神价值,为后期研究现实意义铺垫。最后,分析书中的几类种族人物,寻找他们的共同特点,并对比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再次挖掘托尔金的人物塑造意图,如一个种族集中代表现实人类身上的某一种特质,托尔金对人性的赞扬与批判。

对于影视对比,首先需要先建立一个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的过渡,再分析经典奇幻作品改编的影视如《权力的游戏》、《纳尼亚传奇》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第二世界”,最后寻找其与托尔金笔下第二世界的联系与异同,从而探寻相似的主旨,为后期现实意义的总结做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针对本课题所需要的解决的不同问题,在此,笔者初步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并根据其来实施研究步骤。

对于文学分析部分,采取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跨学科研究法为辅的方法。步骤为先通过文献在学者的已有研究中寻找和鉴借需要的观点,例如“世界的复魅”、“世界的祛魅”这类较为陌生的概念,并跨学科寻找神话学、人类学相关论据加以运用,以便完善课题中所需的专业理论。

对于影视改编与对比研究这部分,采取跨学科研究为主,文献研究法为辅的方法,进行影视与文学的交叉研究。由于影视对比领域研究仍有探索空间,如果研究水平允许,可以尝试探索性研究法,利用已知的知识,得出新的成果与结论。步骤为先对所研究的几部作品的影视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再结合跨学科知识联系文学作品与影视,最后辅以文献中的前任理论加以对比,支撑自身观点,总结自身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程靖茹,王英.以《精灵宝钻》为例浅谈托尔金作品中神话形象的塑造[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0):79-81.

[2]董弥霞.《魔戒》中的精灵形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

[3]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杨韶刚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文献阅览工作

1.14-1.16完成所需文献的搜集

1.17-1.21完成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阅读、归纳、整理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