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士风与小品文的流行开题报告

 2022-04-23 18:13: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明代是小品文创作的高潮阶段,尤其是到晚明时期,由于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风貌而成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样式。晚明小品文,是指产生于明代神宗万历年间至思宗崇祯年间(公元1573-1628年)的一种散文作品。它不同于传统散文,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为旨,内容短小、题材多样、手法灵活。主要以“公安派”、“竟陵派”为代表作家或流派,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晚明小品文的研究中,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陆续有研究者提出众多关于晚明小品文的研究课题,其中以文学特质、文学地位、创作特点、兴盛原因等四种类型的研究为数量最多、研究最深入。如在1989年刘明今先生的《晚明小品文的批评》一文中便详细向我们阐述了“小品”一词的滥觞、小品概念的形成以及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的文学观点,如“袁宏道、汤显祖、袁中道关于小文的论述”、“王思任的小题文论”、“陆云龙的小品文论”、“郑元勋的文娱说”、“曹学佺的山水小品论”,内容涵盖之多、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对于小品文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而后人也根据其《晚明小品文的批评》一文进行了或深度、或广度的拓展。

在小品文的文学特质研究方面,代表观点便是小品文创作题材的自娱自适性和文学艺术上追求空灵、幽静、淡雅、自然、清寂的审美情趣。李进立在2005年发表的《晚明小品文述略》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上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追求等方面。”

在小品文的历史地位与发展的研究中,鲁迅先生说晚明小品“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晚明小品最大程度地展示了晚明文人理想的生活方式与风雅修养的具体标准,显示了一种享受人生的世俗化的文化气质和处世态度。吴承学先生在他的《遗音与前奏——论晚明小品文的历史地位》一文中也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他认为:“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在明代小品文的发展中起了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此外“晚明小品可以说是当时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从明代中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晚期,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达,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逐渐高涨;程、朱理学已经受到倍击并日渐失去维系人心的精神统治力量,人们长期受到禁锢束缚的思想精神亦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王阳明的“心学”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于思想界,引发出否定传统的思潮。另一方面,老庄、禅宗之风极盛。”

此外我国针对晚明小品文的研究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晚明小品文兴盛背后的原因。而我国众多研究者们在这一问题上虽然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小品文流行的原因的代表观点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一概述。而刘明今先生的《晚明小品文的批评》则最早涉及了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之一。他在文中提出“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与八股文中的小题文字有一定的关系。”八股文即时文,在隆庆万历之际,随着整个社会习俗、文学思潮的迁移,时文也日趋新变。因此后人根据刘明今先生的这一理论并结合晚明的时代背景,作了关于晚明小品文兴盛原因的具体分析。比如梅青青在2008年发表的《浅论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一文中提出晚明小品文的流行有以下几个原因:“晚明小品文的兴盛局面的形成必然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在政治上,风雨如晦,高压政策横行无道,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实行恐怖的厂卫制和特务统治,对群臣和百姓进行监视,而且宦官外戚把持朝政使政治局面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思想文化上,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把‘天理’抬到吓人的高度,人的个性意识被空前压抑。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所怀抱的救世报国的痴情和理想纷纷破碎,成为幻影。他们对晚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绝望和戒备心理,不太关注社会命运而是转而关注自身的自由快乐和安全,怀着一种忧患意识自觉不自觉地退隐山林。”“另外,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反映到精神领域表现为一股强大的人文解放思潮触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在2009年吴天发表的《晚明小品文兴盛之成因》一文中,又对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作了不同的分类,他在文中从“求新、求变、引导、推进”四个方面来总结晚明小品文兴盛的成因,具体在文中的观点则是:“求新:时代呼唤新的文学。文学思潮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晚明小品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的发展起来;求变: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求变的思潮已经成为一代文学主潮;引导:理论引导新风气,发现性灵说以及推进:时代的风尚和便利,即晚明自娱自乐的心态已经形成一股文艺风潮促进了晚明小品文的流行。”除了上述两种原因分类外,马福兰在2012年发表的《晚明小品文兴起之成因析》一文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晚明小品文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明代社会政治的动荡与经济的变革引起世人心态的变化;二、心学与禅学影响下的社会形态及审美追求的变化;三、僵化拟古的文坛成为性灵文学兴起的契机;四、李贽‘童心说’为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在小品文如此流行的晚明时期,除上述几种研究者的主流观点以外,近年来对于晚明小品文流行原因的研究也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研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的流行原因中,晚明士人的心态即晚明士风的研究也首次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主要的研究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文人自娱心态。李进立先生在《晚明小品文述略》中提到文学特质的其中之一便表现为文人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而在后继研究者对于晚明小品文流行原因的研究中,“自娱”一词也数见不鲜。早在1991年,吴调公先生在《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与其时代折光》一文中便提出:“晚明文人所谓的‘自娱’,表面看来是侧重抒写闲适、宁静、逍遥、冲淡之情,好像与钟嵘的‘幽居’、韩愈的‘不平’不尽相同,但骨子里还是相补相成的。正因为‘幽居’、‘不平’,所以就需要宣泄,而‘宣泄’的途径,对文人来说,主要也就是以文自娱。”此外众多研究者对于晚明士风的或多或少的论述中,都提到了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如吴承学在其1997年发表的《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一文中同样提出了晚明文人“以文自娱”的观点。

二、文人避世心态。在晚明风雨如晦的年代,尽管晚明文人越来越忠实于自我,甚至于不惜与社会相对抗,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残酷现实,他们又怎能一意孤行?纲纪凌夷、国事日非,使他们心中笼罩着一层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社会黑暗消磨了人的锐气,摧折了人的精神。吕美在2014年发表的《浅谈晚明小品文掩盖下的文人避世心态》一文中便详细对文人逃避现实的心态作了阐述:“文士们对政治失去热情,对功名事业感到绝望,为保全性命,于是退居闲处,纵情山水,文酒自娱,躲进个人生活的小天地中,以消磨意志和岁月。小品文的一个比较集中的主题便是表现出文人闲适的生活理想。但是晚明闲适小品所消解的绝不仅是功名贪欲,连壮志雄心和进取精神也轻易地被佛道的出世避世的精神和虚无主义所消解了。”这就是晚明文人在面对昏暗的国家之时自然而然摈弃了“兼济天下”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独善其身”的避世心态。

三、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批研究者们认为在风雨如晦的晚明,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和避世心态则是互相碰撞中,在矛盾的作用下互相转换。晚明文人绝不可能过着真正舒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晚明小品中很多反映当时文人对现实的逃避和消沉态度,以及力求自我解脱的心态。他们悠然的外表掩盖不了内在的焦灼与困惑。面对不可救药的时代,再谈功业理想、经世致用,便成了自欺欺人的话。他们著书立言也不图“不朽”,只是“自娱”而已,却在自娱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抒写内心遁于世外的避世想法。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对晚明小品文的研究进展很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对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具体原因虽然研究篇幅颇多,然区分度不大,大多人云亦云而较难产生出创新的有价值的观点。

2、在对晚明小品文兴盛原因的概括中,对政治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学思潮都有较为详尽的研究与总结,但是在晚明文人心态以及晚明士风的研究中并未真正整理出完整的体系,目前的研究都只是在思想文化上略提一笔,研究较少。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晚明士人心态及晚明士风的研究,联系晚明的时代背景,论述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从多种心态对晚明文人进行研究和论述。国内对影响晚明小品文流行的士人心态研究略少涉足,本文将从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和避世心态以及其他如以俗为雅和休闲自适来着手对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原因做继承和发展性的总结评价。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晚明是一个风雨如晦,高压政策横行,程朱理学异常严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文学思潮异常活跃、个性解放思想不断升华的时代。随着王阳明心学的出现,公安派的性灵说等进步文艺思潮的迅速兴起,使文学革新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性灵说的提出促成了晚明小品文这种被称为“小道”、“稗文”的不为人们重视的文体有了充分发展和表现的空间。伴随着大量清新婉丽、自由灵动的小品文的出现,一大批小品文创作大家也崭露出头角,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张岱就是其中一个有突出表现的人物。自此,小品文形成了繁盛的局面,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大量不朽篇章。本文将从晚明士人心态及晚明士风着手,以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和避世心态以及其他如以俗为雅和休闲自适等心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多种角度对晚明文人进行研究和论述,联系晚明的时代背景,论述晚明小品文兴盛的原因。

一、序论

1、中心论题:在高压政策施行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下,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和避世心态对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与流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写作意图:通过联系晚明时代背景与文人心态,论述晚明小品文产生、兴盛与流行的原因。目前国内对于晚明小品文流行的原因主要以政治经济和文学思潮为主,社会原因居多,而本文则在社会原因的基础下,对文人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研究晚明小品文的兴盛与流行。

二、本论

(一)简介

1、关于晚明小品文:

(1)晚明小品文发展:小品文一体,始于先秦,成型与六朝,自宋代以来而兴盛,至晚明达到兴盛的极端。正如明代人唐显悦所说:“小品一派,盛于昭代。”这既是晚明人的自诩,也是后人公认的定论,晚明小品文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术语。

(2)晚明小品文的地位:晚明小品突破了传统古文的规矩方圆,所以受到了正统文人的轻蔑,但同时它以个性化、生活化、审美化为特质,充满近代人文气息,打破了古人的格式,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们既是古典散文高潮的遗响,也是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转换的前奏。

(3)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散文“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以其独特的文学特性带来了散文观念的革新,而其散文特质主要表现在:文学思想上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上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追求等方面。

2、关于晚明小品文流行的社会原因:

在政治上,风雨如晦,高压政策横行无道,中央政权高度集中,实行恐怖的厂卫制和特务统治,对群臣和百姓进行监视,而且宦官外戚把持朝政使政治局面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

在思想文化上,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把“天理”抬到吓人的高度,人的个性意识被空前压抑。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所怀抱的救世报国的痴情和理想纷纷破碎,成为幻影。他们对晚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绝望和戒备心理,不太关注社会命运而是转而关注自身的自由快乐和安全,怀着一种忧患意识自觉不自觉地退隐山林。

另外,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反映到精神领域表现为一股强大的人文解放思潮触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3、关于晚明小品文流行的作家自身原因:

(1)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晚明自娱心态已经形成一股社会思潮,与之相应的在文人中也涌现了“自娱”的文艺思潮,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人们提供了纵情的物质基础。而“文以自娱”的提出,为文人随意自我表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审美愉悦为目的的小品文因而大量涌现。

(2)晚明文人的避世心态。在晚明风雨如晦的年代,尽管晚明文人越来越忠实于自我,甚至于不惜与社会相对抗,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残酷现实与王朝的没落,许多文人从时代的弄潮儿变为冷眼旁观的看客,许多人为了远离祸事,遁身世外,隐迹山林,把内心无法排遣的忧郁愤懑通过文章来抒发,借田园风光、山水书画来抚慰自己的心灵,求得一份宁静与超脱。

(3)两种心态的矛盾与联系。晚明文人绝不可能过着真正舒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晚明小品中很多反映当时文人对现实的逃避和消沉态度,以及力求自我解脱的心态。他们悠然的外表掩盖不了内在的焦灼与困惑。面对不可救药的时代,再谈功业理想、经世致用,便成了自欺欺人的话。他们著书立言也不图“不朽”,只是“自娱”而已,却在自娱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抒写内心遁于世外的避世想法。

三、结论

1、文学思想影响着作家文学创作目的的形成。晚明小品文的反传统思想决定了小品文作家创作上的“自娱性”追求。它所具有的特殊性目的即“自娱和娱人”,即纯粹审美娱乐功能,历代不被正统文学看中的小品文在晚明具有特有的审美价值——娱乐性。晚明小品文的崛起与繁荣始终贯穿着一群群晚明作家“文以自娱”的文学心态与精神风尚。

2、晚明文人个性张扬,追求自由理想,玩世不恭。然而个性的张扬在社会环境中难以满足,个人与社会的正面对抗往往又危机四伏,这就使得晚明文人将精神转移于山水和日常生活情趣。因此,在这种隐迹山林的避世心态下,出现了大量彰显生活和个性的文章。

3、晚明文人的文章不再以“载道”为己任,而是以闲适、自赏为创作原则,混合着晚明文人在晦暗的年代里所特有的避世山水的心态,在自娱与避世两种心态激烈的冲击与矛盾下,反映在小品文中则是充满了生活情调和个性品质。

预期目标:

具体阐述晚明小品文流行的文人自身的原因,总结晚明士风和文人心态对小品文兴盛的影响,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与拓展和补充,形成晚明士风研究的体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研究步骤: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广泛搜集有关晚明小品文、晚明时代特点及晚明文人心态的文献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好充足的资料准备。

2、整理文献。选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3、泛读文本。广泛阅读晚明小品作家的文字,对其创作概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4、细读文本。进一步阅读文本,发现小品文的流行背后的一些原因等相关的内容。

5、深入的个案分析。深入分析晚明文人心态及生存现状与晚明小品文的流行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其兴盛并流行的具体原因和意义。

4. 参考文献

[1]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2]秦燕春.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徐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2004.

[4]吕美.浅谈晚明小品文掩盖下的文人避世心态[J].读书文摘,2014(12).

[5]璩龙林,谢谦.《四库全书总目》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J].东南学术,2013(1).

[6]李进立.晚明小品文述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7]吴承学.遗音与前奏──论晚明小品文的历史地位[J].江海学刊,1995(3).

[8]刘明今.晚明小品文的批评[J].复旦学报,1989(5).

[9]王晓光.“静”的同与异:儒释道思想对晚明小品的影响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9(4).

[10]梅青青.浅论晚明小品文的兴盛[J].今日南国,2008,8.

[11]吴调公.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与其时代折光[J].社会科学战线,1991(2).

[12]马福兰.晚明小品文兴起之成因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22年1月15日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11日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3、2022年3月14日——2022年4月30日完成论文初稿。

4、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20日完成论文二稿。

5、2022年5月21日——2022年5月31日完成论文定稿,上传论文,并检测重复率,打印论文稿,并提交。

6、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10日准备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