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辞海》通假释义开题报告

 2022-04-27 08: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通假是古代文言文用字典型现象之一,对于通假的定义,历史上的学者有所分歧。乾嘉时期的小学家一般不使用“通假”一词,只称“假借”,这时的假借是一种造字法。清代学者戴震则提出“四体二用”说,将假借列为用字法。后来王引之提出将假借分为“无本字而后假借他字”和“本字现存但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的两种情况,此后便有人用通假一词区分假借。刘又辛在《通假概说》中提出,本无其字的假借和已有其字的假借是很难区分并且没有区分的必要的,因为二者本质并无区别。因此可以看出,关于通假的定义是存在分歧的。现代学者对于通假的定义一般为“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模糊了造字之法与借字之法之间的界限,往后的学者及他们的研究也并未对此作出明确划分。

在辞书中,对于通假义项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岳梅珍的《论义项的确立和列序》中提到,义项列序需要具有科学性,文中提到词的词义发展由本义发展到引申义、通假义,义项排列按此规律列序较为科学;在不同的辞书中,对于通假义项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一是通假义被当作正常义项不作区分;二是通假义单独作为一个义项排列在词义中。第二种处理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但是在不同辞书中划分标准还未统一,排列顺序也有所分歧。因此通假义项的划分与排列还需多加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

(一)研究“通假”的概念,明确《辞海》中对于“通假”定义的划分标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去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和归类,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寻找可用的信息;

2、比较研究法:根据不同的辞书对比寻找可行的义项排列规律,并按照《辞海》本身的情况进行筛选排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等.辞海(第六版)[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刘又辛.通假概说[m].四川:巴蜀书社.19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工 作 内 容

1、2022年第9周—10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1周— 第13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