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莺莺传》和《西厢记》中不同的爱情观开题报告

 2022-04-30 09: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造成的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待爱情的观念也有差异,这在同一爱情题材的不同文学作品中就有所体现。唐传奇《莺莺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叙述的都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但反映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念。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带来的社会观念、风俗习惯、作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创作心理的变化。基于这些原因,同样的故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局,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莺莺传》创作于盛唐,在这个开放繁荣的社会有着开明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了各种大展拳脚的机会,社会上可谓贤良济济。张生满腹才华又怎能耐得住心中的壮志?男主人公张生对女主人公崔莺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展开追求。两人共衾同枕后,张生赴京应仕,最终抛弃了莺莺。以“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将过错推到莺莺身上,同时又用“是用忍情”来抬高自己。多年后,二人各自婚嫁,张生途经莺莺之所还想要见上一面,究竟居心何在?是心中有所悔意,想探望旧情人一面,还是以一种戏谑的姿态想看看自己离开后的崔莺莺是否仍为君消得人憔悴呢?而莺莺显然是个被抛弃后只能坚强承受的女性,她突破封建束缚与张生相爱相拥而被抛弃后容不得她有任何反抗。莺莺的爱情观近乎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西厢记》与《莺莺传》最不同的便是它的喜剧结局。《西厢记》中的张生负责任重情义,他的爱情观是爱一个人便要永远同她在一起(娶她)。随着社会进步,大众也会进步。莺莺不再是被抛弃的女性,而是一个不避“淫奔”之名,为爱情与封建家长决裂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张生与莺莺二人冲破层层樊篱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活本就是苦中作乐,大众自然是喜欢大团圆的结局。这便是结局的不同。内容上要比《莺莺传》丰富的多,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更加曲折,也就是矛盾冲突点更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绪论

1、研究对象

2、研究现状

3、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介绍、大概情节介绍

二、两种爱情观的表现和差异

1、对张生的态度表现

2、对封建思想的反抗

3、真实性和理想化

三、两种爱情观不同的成因

1、时代背景的差异

2、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同

3、情节走向的差异

四、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对现在爱情观的影响

六、结论

3.预期目标

在对《莺莺传》和《西厢记》小说创作的背景和理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熟读作品,把握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对其创作中所蕴涵与体现的不同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走向做深入恰切的思考,并结合研究界的已有成果,搜集相关资料,归纳问题,思索两部作品体现出的不同爱情观及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剖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并由此总结和归纳这些意识之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在清晰梳理、深入分析、层层深入地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后,能够对本课题研究有较为独到的认识,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论总结,提炼出自己若干有创见的看法。

熟练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方法,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且保质保量。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相关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蒋星煜.西厢记研究与欣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2]吕薇芬.名家解读元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3]王实甫.西厢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4]凌茜《莺莺传》到《西厢记》的继承与发展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3):6162[5]李梦生.《西厢记》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王群.元曲浅说[M].东方出版中心,2000.[7]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确定论文选题,做好资料搜集及文献综述工作。

2、2022年1月至2月:下达任务书,完成相关任务。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论文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