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公案剧论略开题报告

 2022-05-24 21:20: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戏曲是元代的代言人,而元代戏剧的创作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公案题材剧无疑是其中翘楚。虽然元代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宋儒精心编织的伦理纲常被毁坏,但是如郑振铎所说:“当时经济繁荣,版图很大,国外交通发达,同欧洲意大利等国来往密切,贸易繁盛,商人市民生活富庶,农产品销售量大,农民生活也提高,许多大城市如苏州、杭州、大都(北京)等都非常繁荣。人民生活提高,便要求文娱活动,看戏的人特别多,戏曲因而发达;同时许多文人求官不成便专门给剧团写剧本,如关汉卿、郑德辉等人,这也更加促成了戏曲的迅速发展。”元剧就是在这样适合发展的温床环境里,快速成长、成熟,成为中国最典型的、最值得研究传承的文化之一。

元代公案剧浸透着元剧作家对人生命运和社会时代的思考,体现了大多文人对人生困境和时代命运的关注,对道德秩序和存在价值的深刻反思。并通过矛盾冲突设置,曲折传达出汉族文人对宋儒理学的眷恋和呼唤。另外.公案剧巧设悬念、矛盾冲突多峰并峙和拟观众视角的叙事策略,有助于突显并强化清官形象,增强戏剧的艺术效果,并且充分照顾到观众的接受心理。所有这些,共同铸就元代公案题材剧强烈而鲜明的品性.使其成为元杂剧各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是元代公案剧论略。“公案”,原指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后指疑难案件,或泛指纠纷或离奇的事情。其实,公案一词至少在唐代就出现过,当时表示的是判案文书,后来宋代成为“说话”一类,有了“说公案”的说法再作为通俗小说的书名,最后成为一种文体名。在元代,被用作一种戏曲故事的类别称法。元杂剧中的公案剧继承了前朝作品的特点,也有自身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的铁蹄纷沓,元朝统一了中国,元朝对戏曲传播虽有限制,但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享乐需要,杂剧还是在夹缝和矛盾中生长蔓延的范围变得更广。

预期目标: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首先,是“公案剧”,了解公案剧的含义、由来以及发展。其次是“人物形象”,公案剧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在论文里将研究公案剧塑造的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无恶不作,贪污横行的权豪势要、流氓恶棍形象以及善良受欺的底层人民弱者形象。第三是“结构设计”,研究公案剧的情节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等特点规律,再次是叙事方法,公案剧的语言十分有个性,通过曲词宾白表现出来,以及通过造误会埋伏笔设悬念的方法都非常值得研究。最后是其“思想性”,赏析作品中表现出文人的爱憎分明、惩恶扬善或是公平公正的执法理想。因此,笔者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开拓与突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认真阅读《窦娥冤》到《鲁斋郎》、《双献功》、《陈州粜米》、《赵氏孤儿》等公案剧或公案题材占重要剧情篇幅的剧本。

2、比较法。比较公案剧和公其他种类戏剧异同。

3、归纳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归纳公案剧的思想内涵、叙事艺术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杨绪容.公案辩体[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4]李汉秋.元代公案戏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197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第11周—12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2周— 2022年第1周:完成资料检索并阅读资料

3、2022年第1周—第3周:完成开题报告

4、2022年第4周—第5周: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