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形象浅析开题报告

 2021-08-08 15:50: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的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顾曼桢进行深刻的剖析,从她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导致她最后悲剧结果的根源来探究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的根源、内容体现及艺术表现,从而系统的挖掘张爱玲小说对于女性悲剧的写作艺术和方法。

意义: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中顾曼桢这个女性角色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性,总结张爱玲写作的技巧和方式,做出自己的贡献,来表达对张爱玲的喜爱与钦佩之情。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

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物质高度发展,社会严重畸形,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主义潮水起伏,所以更多人的目光开始聚焦在女性这一关键词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针对《半生缘》中的顾曼桢这一女性角色,通过对她的人物性格分析和她最后悲剧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

1.理解分析张爱玲在《半生缘》中,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特色。

2.通过阅读小说,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笔下的人物-顾曼桢的分析,从而总结分析出张爱玲女性悲剧创造的艺术特色和手法。

本论文会分条举例,从曼祯的人物性格到最后她的悲惨结局,慢慢递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