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悲悯情怀开题报告

 2021-08-08 20:36: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民国六十年代台北新公园里一群被称为青春鸟的同性恋沦落少年,细腻的描述他们被社会家庭抛弃的痛苦的心路历程和不为人知的生活,由此深入探索出白先勇先生对社会底层的慈悲和怜悯,表达了作者对人间苦难的感同深受。

研究意义:一方面,《孽子》首次从中国人的角度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正面为读者展露了具有同性恋特殊性质的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与精神世界,从作者的悲悯情怀的角度去解读《孽子》,有助于引发人们对底层民众的深入思考,揭露病态社会造成的现实悲剧。

另一方面,培养我对新式社会理应具有的思想高度,提高写作能力和名著鉴赏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关于白先勇《孽子》的研究现状从1979年到现在,白先勇一直是国内台湾文学研究界着力关注的重点研究对象。

从80年代早期开始,封祖盛的《论白先勇的小说》、陆士清的《白先勇的小说技巧》等一些深具学术性的白先勇研究论文就已出现。

进入90年代,国内的白先勇研究有了新的收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孽子》作为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因其是第一篇以同性恋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引起文坛高度重视。

作者以高妙的技巧、真挚的情感聚焦民国六十年代台北新公园里一群被称为青春鸟的同性恋沦落少年,细腻的描述了他们被社会、家庭、学校、国家放逐的边缘处境,呈现同性恋者身体与心灵双重流亡的困境,也更是描绘了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族群,他们所受到的歧视,讪笑,甚至侮辱也最为严重。

本文试图分析白先勇深沉浓厚的悲悯情怀,揭示出人性的痛楚,唤醒人类天性中哀怜的情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特色就是通过对白先勇小说《孽子》中的悲悯情怀进行探讨,其创新点在于不论我们从白先勇的小说中看到什么,我们都能从白先勇所展示的现象的背后,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悲悯的本质。

并且,当我们走进白先勇那被悲悯笼罩着的小说世界的时候,感应着他的那颗悲悯之心的跳动,在我们的心底,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悲悯。

悲悯也许在有的人的字典里含有负面的、消极的意思和色彩,但悲悯的前提是同情,而同情的前提则是爱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